[发明专利]一种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35053.8 | 申请日: | 2014-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璇;张大观;张守月;张小珂;张小琦;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8/08 | 分类号: | B01J8/08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项磊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固相全混流 反应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整体呈两端宽中间窄的沙漏结构,包括下锥形回转体及与其对接的上倒锥形回转体,所述下锥形回转体下端设有通入反应物料的进料口(5),所述上倒锥形回转体上端设有导出反应后物料的出料口(6);所述该反应器的上倒锥形回转体内还设有催化剂收集器,所述催化剂收集器下端由所述下锥形回转体底部伸出,并在出口处设有排料阀门(9),在所述催化剂收集器上还设有与所述下锥形回转体连通的支管(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锥形回转体包括设于底部的底座(1)及设于其上的锥形下圆台(2),所述上倒锥形回转体包括与所述下圆台(2)对接的倒锥形的上圆台(3)及设于所述上圆台(3)上的封头(4)。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进料口(5)设于所述圆柱形底座(1)的切线方向;所述封头(4)呈半球形或是椭球形结构,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封头(4)上方。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5)设有沿所述底座(1)同一旋转切向对称分布的多个。
5.按照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台(2)锥形的母线与中心轴的角度为25°~75°。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圆台(3)锥形的母线与中心轴的角度为30°-6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收集器为设于所述上圆台(3)内的漏斗(7),所述漏斗(7)向下延伸出所述底座(1),所述支管(8)为设于向下延伸漏斗(7)管壁上的倾斜管。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6)处设有过滤颗粒物质的滤网。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收集器的下端连接至可再生催化剂的再生器。
10.一种气固相全混流反应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反应物料由进料口(5)通入下锥形回转体内,在螺旋和轴向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全混流;
b、反应后流体进入上倒锥形回转体的空间中,气速减慢,由出料口(6)流出;
c、由于重力作用,催化剂颗粒沉降到漏斗(7)内,实现催化剂分离;
d、漏斗(7)内的催化剂颗粒沿催化剂收集器管壁下落,沿支管(8)将催化剂送至下锥形回转体内,继续与通入的气体混合,完成反应;
e、打开排料阀门(9),将反应后失去活性的催化剂卸出,同时从进料口导入新鲜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50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气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化工树脂的裂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