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33792.3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徐沈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包姝晴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an 无线 路由器 性能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无线路由器一般是一个WAN口,4个LAN口并附带无线功能。如图1所示,检测其性能时使用的测试方法一般为WAN口与无线用Chariot测试无线性能,剩下4个LAN口用流量发生器进行两两对打。所以常规路由器所使用的测试方法并不能适用于单个LAN口的无线路由器。
如果用常规测试方法测试单LAN口的无线路由器,则只能选择用LAN口或者WAN口对无线打流,则必然会有一个网口处于空载状态,这样测试中样品没有达到满载工作状态,无法准确的验证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适用于只有一个WAN口和一个LAN口并附带无线功能的无线路由器,可以使其工作于满载状态下进行性能测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用于对待测设备进行性能测试,所述待测设备包含无线接口、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其特点是,测试系统包含:
第一终端,包含一第一网络适配器,与所述待测设备无线接口连接;
第二终端,包含一第二网络适配器,与所述待测设备的第一接口连接;
第三终端,包含一第三网络适配器,与所述待测设备的第二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双向打流测试,并由第一终端监测二者之间的流量;
所述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之间进行双向打流测试,并由第一终端监测二者之间的流量;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流量及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之间流量,得出监测结果,并根据监测结果判断待测设备的性能。
所述的待测设备为单LAN口无线路由器。
所述的待测设备的第一接口为LAN口;
所述的待测设备的第二接口为WAN口。
所述的待测设备的第一接口为WAN口;
所述的待测设备的第二接口为LAN口。
所述的第一网络适配器为无线网卡;
所述的第二网络适配器为有线网卡;
所述的第三网络适配器为有线网卡。
所述的第二网络适配器为千兆有线网卡;
所述的第三网络适配器为千兆有线网卡。
一种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方法,其特点是,包含以下步骤:
S1、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双向打流测试,并由第一终端监测二者之间的流量;
S2、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之间进行双向打流测试,并由第一终端监测二者之间的流量;
S3、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流量及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之间流量,得出监测结果;
S4、第一终端根据监测结果判断待测设备的性能。
所述的步骤S1之前进一步包含步骤S0;
所述步骤S0包含配置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以使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三终端分别与待测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步骤S0具体包含:
S01、将待测设备放置到高低温箱中;
S02、设置待测设备,将待测设备的无线接口与第一终端的第一网络适配器建立连接;
S03、设置待测设备,将待测设备的第一接口与第二终端的第二网络适配器建立连接;
S04、设置待测设备,将待测设备的第二接口与第一终端的第三网络适配器建立连接。
所述的步骤S4之后进一步包含第一终端显示监测结果,以供使用者查看。
本发明一种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现有技术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Itester来完成测试,本发明可以用普通的电脑完成对单LAN口无线路由器的满载测试,测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测试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单LAN口无线路由器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配置测试系统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3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