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煮管进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32743.8 | 申请日: | 2014-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7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雅洁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14 | 分类号: | B65G33/14;B65G33/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276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煮管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喂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蒸煮管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
用造纸的原料料片制浆时,通常要在蒸煮设备内蒸煮,横管式连续蒸煮器是属于高温快速的蒸煮设备,即原料进入密闭的蒸煮设备的蒸煮管后,即为直接蒸汽迅速加热至较高的蒸煮温度(170~190℃),蒸煮周期较短,根据原料、浸渍条件、成浆质量要求不同,蒸煮时间约为10~50min。现有的连续蒸煮器通常是将待蒸煮的原料加入蒸煮管中进行蒸煮,由于蒸煮管内通入的是高温蒸汽,而且蒸煮管内的压力较大,所以原料和蒸汽容易从进料端反喷出来,不但影响蒸煮质量,而且蒸煮过程不够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煮原料和蒸汽不会反喷,从而蒸煮质量好,蒸煮过程安全的蒸煮管进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蒸煮管进料装置,其中,包括壳体、电机、喂料螺旋和料塞管,所述壳体设有锥形喂料腔,壳体在喂料腔大直径一侧设有连通喂料腔的喂料口,所述喂料螺旋位于锥形喂料腔内,并与壳体转动连接,喂料螺旋包括输送段、压缩段和光轴段,所述电机输出端与喂料螺旋靠近输送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料塞管与壳体连接,并与喂料腔小直径一端连通,所述喂料螺旋的光轴段伸入料塞管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启动电机,电机输出端与喂料螺旋靠近输送段的一端连接,所以电机带动喂料螺旋转动,将待蒸煮的料片从壳体的喂料口加入,喂料螺旋的输送段带动料片向料塞管一侧移动,由于喂料腔呈锥形,料片移动至喂料螺旋的压缩段后,压缩段的螺旋与喂料腔挤压料片,同时料片还朝料塞管一侧继续移动,直至料片进入料塞管中,料片包绕在光轴段上,光轴段带动料片转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料片的密度,从而实现料塞管的密封,从而防止蒸煮管中的原料和蒸汽从进料口反喷出来。本发明通过喂料螺旋进料,并在料塞管处形成密封,这样蒸煮原料和蒸汽不会反喷,从而蒸煮质量好,蒸煮过程安全。
进一步,所述喂料腔内沿喂料腔周向均匀设有多个防滑槽,每个防滑槽内均设有防滑条。如果料片随喂料螺旋一起转动,则料片就不能移动,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料片与喂料腔内壁的摩擦小。当在喂料腔内沿喂料腔周向均匀设有多个防滑槽,就能增大料片与喂料腔内壁之间的摩擦,使料片能顺利地被送出。
进一步,所述料塞管底部设有多个脱水孔。由于料片中含有水分,如果没有将水分一并除去,则料塞管内的密封效果不好,料塞管底部设有多个脱水孔,则能将料片中的水排出。
进一步,所述喂料螺旋压缩段的螺旋表面与光轴段表面设有2~3mm厚的耐磨硬质合金层。由于喂料螺旋的压缩段要挤压料片,磨损比较严重,同样光轴段与料片之间的摩擦非常大,磨损也比较严重,两者的表面设有2~3mm厚的耐磨硬质合金层,则能减缓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蒸煮管进料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蒸煮管进料装置实施例中喂料螺旋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喂料螺旋1、输送段11、压缩段12、光轴段13、壳体2、喂料腔3、料塞管4、喂料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雅洁纸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雅洁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2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