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热油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32273.5 | 申请日: | 2014-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3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罗英涛;邱仕麟;徐正伟;周云峰;苏自伟;寇帆;杨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导热油装置,涉及一种冶金化工过程采用热油为加热介质的导热油装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冶金化工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油为加热介质对物料进行加热。其导热油装置的结构通常包括:膨胀槽、呼吸阀、注油泵、Y型过滤器和导热油贮槽。运行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操作不当及系统补充增加新油,膨胀槽会出现超温和冒罐现象,引发爆燃事故。导热油因经常超温造成导热油氧化、劣化。导热油系统一般要求系统中的膨胀槽运行温度应控制在70℃以下,如长期超温运行就会导致导热油发生不同程度氧化、劣化、变质,传热效率下降使用寿命过短导致导热油频繁更换,造成导热油没必要的浪费增加运行成本,还会引发大的安全事故。有时还会出现膨胀槽内超压或超负压的情况时,膨胀槽会变形损坏,导致膨胀槽不能正常运行,出现各种故障,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延长导热油使用周期,避免安全隐患,防止冒槽时导热油外溢引发爆燃事故的导热油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热油装置,其结构包括膨胀槽、呼吸阀、注油泵、Y型过滤器和导热油贮槽及联接在膨胀槽和导热油贮槽间的回流管;其特征在于其结构还包括:
膨胀槽气封密封装置,该装置包括与膨胀槽联接的气封管,与气封管联接的密闭气封瓶;
液封槽,该液封槽为充有导热油的液体密封槽,该液封槽通过联管与膨胀槽联接。
本发明的一种导热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封槽上设有溢流管,该溢流管与联接在膨胀槽和导热油贮槽间的回流管联接。
本发明的一种导热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封瓶中充有氮气、惰性气体或其他不与导热油反应的气体。
本发明的一种导热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密封槽的结构包括箱式壳体、与膨胀槽联接的联管、回流管和垂直隔板。
本发明的一种导热油装置,采用气封和液封相结合的方式对导热油膨胀槽进行密封,有效避免了高温导热油和空气接触,防止导热油氧化,同时调节膨胀槽内负压,为防止呼吸阀和气封装置同时出现故障,而出现膨胀槽内超压或负压的情况时,采用液封装置来调节膨胀槽内气压,保障膨胀槽不会变形损坏,液封介质采用导热油,能有效延长导热油使用周期同时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防止冒槽时导热油外溢引发爆燃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已有技术的一种导热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导热油装置,其结构包括膨胀槽1、呼吸阀2、注油泵3、Y型过滤器4和导热油贮槽5及联接在膨胀槽和导热油贮槽间的回流管6;其结构还包括:膨胀槽气封密封装置,该装置包括与膨胀槽联接的气封管7,与气封管联接的密闭的气封瓶8,所述的气封瓶中充有氮气、惰性气体或其他不与导热油反应的气体;液封槽9,该液封槽为充有导热油的液体密封槽,该液封槽通过联管与膨胀槽联接;所述的液封槽上设有溢流管10,该溢流管与联接在膨胀槽和导热油贮槽间的回流管联接;所述的液体密封槽的结构包括箱式壳体、与膨胀槽联接的联管、回流管和垂直隔板11。
实施例1
一种导热油装置,采用气封和液封相结合的方式对导热油膨胀槽进行密封。用氮气作为气封气体,导热油作为液封液体。当膨胀槽内压力较大时,通过呼吸阀把槽内气体排入大气。当呼吸阀出现故障,而出现膨胀槽内超压时,采用液封装置,通过液封泄压,吸出膨胀槽内的汽油混合物,液封装置进行汽油的冷却和分离,液封装置内多余的导热油流入导热油贮槽,减轻泄压阀负荷,膨胀槽和液封装置都保持气压平衡,保证膨胀槽的正常运行。
实施例2
一种导热油装置,采用气封和液封相结合的方式对导热油膨胀槽进行密封。用氩气作为气封气体,导热油作为液封液体。当膨胀槽内压力较小时,通过气体主入口来注入氩气,调节膨胀槽内压力,保持气压平衡,同时还可以防止导热油氧化。气封装置和呼吸阀同时发生故障,膨胀槽内发生负压时,可通过液封吸入空气,膨胀槽和液封装置都保持气压平衡,保护膨胀槽不会变形损坏,保障膨胀槽正常运行。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22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热管内翅片高度变化的环路热管太阳能系统
- 下一篇:辐流式复合换热热风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