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镍合金电镀污泥脱水稳定剂的制备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30276.5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0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艺;刘芳;冯国勇;李文昱;钱栋;胡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镍合金 电镀 污泥 脱水 稳定剂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铜镍合金电镀污泥脱水稳定剂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针对铜镍合金电镀污泥脱水过程中的Cu2+、Ni2+离子溶出难题,提出铜镍合金污泥脱水稳定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铜镍合金电镀废水采用物化法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含水率在90%以上,通常采用真空过滤、板框压滤或离心脱水等方式使污泥的含水率由90%以上分别减小到60%-80%、45%-80%、65%-80%,但这些脱水方式均存在大量重金属离子因机械受力而流入滤液,造成污泥虽然已脱水,而滤液中Cu2+、Ni2+再次进入废水中,使得污水处理总体效率较低。
目前尚未见有关提高铜镍合金电镀污泥脱水效率、减少滤液重金属含量相结合的污泥脱水稳定剂的研究报道。但中国发明专利CN1631940A报道了以多胺或聚乙烯亚胺构成基本骨架,与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合成一系列可用于液体、固体废物中重金属螯合剂,其应用范围仅为处理废水和最终的污泥,并非在脱水过程中添加的稳定重金属离子的药剂;中国发明专利CN102092831A报道了将含有-C=S-、-C-NH-等官能团的物质接枝在聚丙烯酰胺上,所制备的螯合剂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固化处理和回收重金属,虽所含官能团与本发明有类似之处,但原料种类、成本、合成、应用条件均不相同。本发明立足于此,制备一种电镀污泥稳定剂预处理未脱水的电镀污泥,达到克服当前电镀污泥含水率高、脱水过程中大量重金属流失于滤液中带来二次难处理问题。
本发明依据铜镍合金电镀污泥的物理形态及化学成分特点,添加基于S-、K+的置换配位多胺类化合物生成的硫代氨基类化合物,使其与锌铜合金电镀污泥的Cu2+、Ni2+通过化学沉淀作用和配位络合作用,达到铜、镍稳定于脱水污泥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当前铜镍合金电镀污泥含水率高、脱水过程中大量Cu2+、Ni2+溶出流失于废水中带来二次难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铜镍合金电镀污泥脱水稳定剂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脱水稳定剂合成原理是:
基于四甲基乙二胺的分子结构,以氢氧化钾为引发剂,二硫化碳为添加剂,通过S-、K+置换反应合成脱水稳定剂,反应方程式如下:
基于四甲基乙二胺的分子结构,以氢氧化钾为引发剂,二硫化碳为添加剂,通过S-、K+置换反应合成脱水稳定剂,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的脱水稳定剂对铜镍合金电镀污泥的应用原理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沉淀作用;二是配位络合作用。其机理反应过程如下:
①化学沉淀:重金属离子(Cu2+、Ni2+)通过取代K+形成沉淀物质,反应方程式如下:
②配位络合:根据配位场理论,在一定反应时间后,所形成的沉淀物质最终会以稳定的网状结构形式存在,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的铜镍合金电镀污泥脱水稳定剂制备步骤如下:
①向装有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四甲基乙二胺和超纯水,升温至20℃,启动搅拌器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300r/min;
②向上述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待溶液呈无色透明后,缓慢滴加一定量的二硫化碳,0.5h内加完,升温至44℃,回流反应6h,所得黄色、带有粘稠性的液体即为本发明的脱水稳定剂。
其中步骤①中超纯水的加入量为步骤②中氢氧化钾质量的4倍,即m(超纯水):m(氢氧化钾)=4:1;
步骤①中的四甲基乙二胺和步骤②中的二硫化碳的摩尔比为1:2-4,即n(四甲基乙二胺):n(二硫化碳)=1:2-4;
本发明制备的脱水稳定剂为水溶性液态产品,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本发明建议的投药方式为:采用计量泵或依靠重力自流方式投加到未脱水的电镀污泥中。
本发明的铜镍合金电镀污泥脱水稳定剂应用方法是:采用计量泵(或重力自流)方式将配制的稳定剂溶液投加到未脱水电镀污泥中,混合搅拌反应25-30min后,采用离心机对污泥进行脱水,离心机转速为2000-25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0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