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质灯罩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9923.0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6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文明才;袁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F21V3/04 | 分类号: | F21V3/04;F21V3/02;B27M3/00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银城专利事务所 43107 | 代理人: | 王芳;夏宗福 |
地址: | 41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灯罩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竹质灯罩,其特征是它包括下围板、设于下围板上方的上围板,上围板的上方设有顶板,顶板中心开设有灯头安装孔;所述的上围板、下围板均为竹片依形呈螺旋缠绕胶粘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质灯罩,其特征是所述顶板的侧壁上与上围板上部的内壁上,上围板下部的外壁上与下围板上部的内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有水平连接孔;所述的顶板与上围板之间、上围板与下围板之间通过插接条连接,各插接条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对应的两水平连接孔内;所述下围板的内径大于上围板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质灯罩,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板为竹板拼接板或竹材旋切单板纵横交错叠层压板或为螺旋缠绕的竹片而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竹质灯罩,其特征是所述的竹片为宽度为10㎜~25㎜,厚度为0.5㎜~1.2㎜的竹篾或为竹材旋切单板沿纵向顺纹方向撕成的宽度为10㎜~25㎜,厚度为0.35㎜~0.53㎜的竹材旋切单板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质灯罩,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围板、下围板为圆台筒状或椭圆台筒状或棱锥台筒状。
6.一种竹质灯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下列步骤:
⑴制作竹片:将竹材剖切成宽度为10㎜~25㎜,厚度为0.5㎜~1.2㎜的竹篾,或将收集的竹材旋切单板生产剩余物沿纵向顺纹方向撕开成宽度为10㎜~25㎜,厚度为0.35㎜~0.53㎜的竹材旋切单板条,即为竹片;
⑵模压:将竹篾堆码或将竹材旋切单板条堆码并将其端部切削成齿形状后,叠放入带有弧状凹槽的模具中,堆码高度为20㎜~40㎜,然后合拢模头,冷压1~4小时,压成的弧状竹片后取出,待应力消失后备用;
⑶胶接:将步骤⑵中由竹材旋切单板条压成的弧状竹片的齿状端部首尾相接,并用厚0.3㎜~0.5㎜的木皮接拼湿水胶带固定其连接处;
⑷缠绕:将由步骤⑵或步骤⑶得到的的弧状竹片置于上表面圆心设有中心轴的可旋转的转盘上,且在转盘的中心轴上同轴套设定径圈,使弧状竹片沿定径圈缠绕成环状的竹片环;当定径圈的直径为灯头安装孔的直径时,即得顶板坯体;
⑸塑形:将由步骤⑷中得到的竹片环置于圆台状或椭圆台状或棱锥台状的专用模具上,由压头从上往下压制成圆台筒状或椭圆台筒状或棱锥台筒状,再人工修整未压制均匀部分至竹片分布均匀后脱模,即得上围板坯体或下围板坯体;
⑹表面处理:在顶板坯体、上围板坯体、下围板坯体的表面揩涂加胶腻子,陈化至表面水分挥发量达85﹪~95﹪后,进行车铣、砂光,再喷涂或刷涂水性涂料,即制成顶板、上围板、下围板;
⑺组装:分别在下围板上部的内壁上与上围板下部的外壁上,上围板上部的内壁上与由竹板拼接板或竹材旋切单板纵横交错叠层压板构成或由竹片螺旋缠绕粘而成的顶板的侧壁上分别对应开设水平连接孔,采用插接条依次对应连接顶板、上围板、下围板,即得成品灯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质灯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竹材旋切单板生产剩余物的含水量为12﹪~1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质灯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⑵中冷压时,压板的单位压力为0.5MPa~2.0MPa。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质灯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⑹中揩涂时采用的加胶腻子为水性腻子加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腻子的固体份含量为25﹪~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城市学院,未经湖南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99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