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27749.6 | 申请日: | 2014-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1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于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俊东 |
| 主分类号: | C21D1/00 | 分类号: | C21D1/00;C21D1/6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3302 辽宁省抚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处理 装置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热处理的冷却常用的蓄水池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工件入水冷却时,由于水的流动速度缓慢造成水温升高,冷却周期长,材料的性能指标达不到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冷却时间短、操作简便、提高材料性能指标的热处理装置及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热处理装置,包括工作池,所述工作池分别通过下部进水管和上部出水管与蓄水池连接,工作池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蓄水池内设置有快速冷却装置。
上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快速冷却装置为蓄水池内设置的螺旋桨。
上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螺旋桨为1-7层上、下排列,每层为3-5个所述螺旋桨并呈圆周均匀分布,各层之间所述螺旋桨交错排列。
上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距所述工作池底部250-300mm设置设有第1层所述螺旋桨。
上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螺旋桨各层之间的距离为400-450mm。
上述的热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螺旋桨的叶轮向上且轴向为向外与所述工作池底呈60-65°在顺时针转15-30°的位置。
上述的热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1)将工作池初始水温控制在小于18℃后,启动所述螺旋桨;
(2)将工件加热到920-950℃,保温7-8小时;
(3)控制在5分钟内将工件放入所述工作池内;
(4)当工件温度小于200℃且工件在所述工作池内时间小于30分钟,取出工件自然冷却至室温。
所述工件为12Cr2Mol,工件上附热电偶。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结构新颖、操作简便、热处理冷却时间短、材料技术指标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
1、工作池;2、蓄水池;3、进水管;4、出水管;5、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热处理装置,包括工作池1,工作池1分别通过下部进水管3和上部出水管4与蓄水池2连接,工作池1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蓄水池内设置有快速冷却装置。
快速冷却装置为蓄水池内设置的螺旋桨5。
螺旋桨5为1-7层上、下排列,每层为3-5个所述螺旋桨5并呈圆周均匀分布,各层之间所述螺旋桨5交错排列。
距离工作池底部250-300mm设置有第1层所述螺旋桨5。
螺旋桨5各层之间的距离为400-450mm。
螺旋桨5的叶轮向上且轴向向外与所述工作池底呈60-65°在顺时针转15-30°的位置。
温度检测装置为热电偶。
使用该热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工作池初始水温控制在小于18℃后,启动所述螺旋桨5;
(2)将工件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920-950℃,保温7-8小时;
(3)控制在5分钟内将工件放入所述工作池内;
(4)当工件温度小于200℃且工件在所述工作池内时间小于30分钟,取出工件自然冷却至室温。
工件材料为12Cr2Mol,工件上附热电偶。
具体实施例1:
首先确保工作池水温小于18℃,工作水池只要适合工件大小就可以。工作池中的螺旋桨5叶轮向上且轴向方向向外倾与工作池的底成斜角60°再顺时针旋转15°的位置,螺旋桨5分层由底部逐渐攀升至顶部,启动螺旋桨5后,转动的螺旋桨5可以使水形成向上顺时针螺旋式上升转动的水流,加快水的流动速度,提高冷、热水的交换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热处理的冷却时间。
第一层螺旋桨5距工作池底部250mm,每层3个;共设置三层螺旋桨5,每层之间上下距离400mm
先将储水池和工作池水放满,通过温度检测装置使得工作池温度小于18℃,如果高于18℃加入相当的冰块调整到水温小于18℃,把工作池中9台螺旋桨5开启;
工件材料为12Cr2Mol,将工件放入加热炉中加热到940℃保温8小时,工件出炉5分钟内必须放入工作池中,工件上附热电偶,工件附热电偶测量工件表面温度,当工件温度小于200℃且工件在所述工作池内时间小于30分钟,取出工件自然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俊东,未经于俊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7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