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建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7330.0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8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复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对业务事件的拆解和处理进行数据建模的方法,本方法从用户描述业务事件开始,自动根据业务事件描述形成初步拆解表单,在确认后进行各种自动处理,最终形成可直接适用于各种数据库的模型定义表格。本方法通过人们熟知的“事件描述”这种类似“记叙文”的写作方式,引导业务人员从熟悉的业务开始,减轻了大部分机械、呆板的建模操作;且根据业务人员已经完成的数据建模案例,“自扩充”业务领域内的“知识”,随着“知识”越来越丰富,将使得业务事件的建模过程越来越“智能化”。本方法可以直接用于完成OLTP的过程数据建模和OLAP的事实数据建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库及数据仓库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数据建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数据建模都是小众的技术人群拥有的、高深的事情,需要利用各种专业软件,如Erwin,PowerDesigner,EA等,根据业务需求,直接建立模型,如指定数据库表中的符合长度要求的字母型名称、符合长度要求的字段的字母型名称等。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还需要知道什么是数据库设计的三范式,需要知道数据库的字段类型、主键、外键、索引等一大堆高深的专业术语,使得数据建模的真正受益者—大多数的业务人员无法参与、无法评判数据建模中的业务合理性、扩展性,而一旦根据建立的模型完成应用开发后,再发现数据建模的问题,会花费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变更从数据建模到应用开发的全部过程。重要的是,这样的数据建模方式,没有充分发挥最大多数业务人员对于自己应用的软件的设计热情,毕竟技术人员永远都比业务人员少得多,对于业务的精通程度,技术人员也比业务人员差得多。
但实际上,业务人员心中的初步设想,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只要条件适合,不需要专业建模人员,业务人员自己是可以完成的。精通业务的业务人员虽然不能清晰地、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设想,但在头脑中,一定隐藏着一条完整的线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条件成熟时,就会源源不断地顺畅地牵引出来,这个条件,就是一个能把自己的思路很快变成现实的具备易操作性的方法。
这个方法把时间碎片化,不需要大块的时间来处理、探索数据建模,只需要每次一点点的改进、增加内容,不影响主要业务的工作,让业务人员在时间上能够接受这种方法。
利用这个方法,业务人员在自己的业务的数据模型在不断精细化、实用化的进化过程中,对于数据建模的知识和思想也在进步。随着业务人员自己建立的数据模型越来越专业,范围越来越多,业务人员对于数据建模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一方面自己的驾驭软件的能力越来越强,相应的业务工作能力也因为自己设计的软件工具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另一方面,数据建模专业的人员,也可以更集中精力处理复杂的更有价值的数据建模,而不是把精力大量地耗费在初步的、简单的数据建模上,影响自己专业的进步。
OLTP中的数据模型,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对象模型,主要是描述一个业务对象的属性,另一类是过程模型,是描述业务发生的过程。对一个业务来说,对象模型是被动的、被过程模型调用的模型,相当于一棵大树的枝叶,过程模型作为贯穿业务操作的红线,是应用的主体,相当于大树的主干。
OLAP中的数据模型的基础来源,主要分成三类,一类是维度模型,主要是描述一个事实对象的维度;一类是事实模型,是描述最细粒度的业务事实;另一类是大量的统计汇总模型,主要是统计应用。对OLAP应用来说,事实模型虽然数量少,但作为统计应用的基础核心数据,在其上才能进行各种层次的统计、汇总,当事实模型涉及具体维度时,由维度模型来描述。从这里可以看出,事实模型的数据建模,是建立数据仓库应用的基础,打好了这个基础,数据仓库应用的大厦才可以比较容易地建立起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复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复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7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