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犯罪嫌疑人挖掘关联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26472.5 | 申请日: | 2014-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8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圣鹏;张玉超;高明;张友春;向俊敏;夏俊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37202 | 代理人: | 初姣姣 |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社交 网络分析 犯罪嫌疑人 挖掘 关联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安犯罪网络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根据已知罪犯的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相关联犯罪嫌疑人的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犯罪嫌疑人挖掘关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人类是天然的社会性生物,因此人类的行为也自然的带有社会性。选择、行动等这些人类的行为都根植于庞大的社会环境中。因此,研究社交网络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也成为了犯罪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已有的研究表明,社交网络在团伙犯罪行为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此外,犯罪社交网络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由一系列的社团交织而成。对于公安部门的决策者来说,从社交网络中挖掘犯罪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犯罪网络分析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交网络分析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犯罪分析过程。社交网络分析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包含了一系列的量化准则和良好的量化展示,借助这个方法,办案人员能够快速的挖掘发现隐藏在深处的破案线索。在社交网络分析中,社团发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社团发现可以帮助发现一些潜在的组织模块,这对公安部门侦破团伙作案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社团发现会将网络分成几个子网络,每个子网络内部的点联系紧密,而不同子网络之间的点联系松散。经过社团发现算法处理后,一个犯罪团伙有很大可能会被分到同一个子网络里,这为办案人员排查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学术界关于社团发现已经有大量的算法成果,但是这些算法多是过于理论化,并没有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做特定的优化,尤其是针对警用犯罪分析方面的优化更少。公安部门人力有限,只能在一定人员范围内进行嫌犯排查,所以社团发现算法输出的结果必须要满足现实需求才能真的起到有益作用。在案件侦破中,初始阶段一般会有特定的几个嫌疑人目标,所以只需要针对特定的嫌疑人,关注局部的社交网络分析,将初始确定的嫌疑人所在的社团找出来即可。另外,社交网络分析中的社团发现结果该如何输出展现才能更好的辅助办案人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已知罪犯的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相关联犯罪嫌疑人的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犯罪嫌疑人挖掘关联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犯罪嫌疑人挖掘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数据中的每个人分配一个唯一的id,统计计算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信息,给每个关联赋予权重,然后对用户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输入数据提取关键信息;
步骤2:构建社交网络图模型,根据第一步提取的信息,将每个人抽象成网络图中的一个节点,将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抽象成网络图中的边,所述社交网络是一个图论模型,模型表达如下:
,其中G表示社交网络,V表示网络中的点,E表示网络中的边;
步骤3:设置参数,参数包括两个,重点目标人员对应的网络点集合C,社团所能包含的点的个数上限阈值λ,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一个或者多个重点目标人员,在社交网络中找到这些人对应的节点,还可以选择设置一个阈值,用于控制最终输出的社团大小,
步骤4:运行社团发现算法,对社交网络进行划分,根据用户预设的重点目标人员,在满足阈值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层次聚类,直到满足算法的终止条件,其中运行的社团发现算法采用层次聚类的方法,算法过程中使用模块度作为度量标准,模块度的定义如下:
,
其中表示点i和点j之间的边的权重,是所有与点i相连的边的权重之和,表示点i所属的社团,如果,函数为1,否则为0,,是归一化因子;
步骤5:输出发现的结果,列出犯罪嫌疑人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犯罪嫌疑人挖掘关联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依次串联的用于完成关键信息抽取的数据分析和提取模块;用于将结构化数据抽象为网络图模型的社交网络构建模块;用于对社交网络进行划分的社团发现模块;以及用于将初始指定目标所在的社团按照一定的规则输出的结果输出及展示模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设计目标是能够从给定的犯罪嫌疑人社交圈内发现潜在的关联犯罪嫌疑人。本发明和公安业务结合紧密,方法性能好,系统运行快,同时考虑了真实场景的需求,在用户指定的范围进行分析,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本发明可以处理的社交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电话通信记录,邮件通信记录,交通工具同行记录,住宿同房记录等。只要可以抽象成社交网络的数据,都可以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处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输出结果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64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