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F钢及超低碳钢的转炉硅脱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1226.0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4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峰;林洋;王小善;毛志勇;郭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7/06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f 低碳钢 转炉 脱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需经RH处理(真空脱气精炼)钢种在转炉出钢过程中进行硅脱氧的方法。
背景技术
IF钢及超低碳钢(C≤0.005%)进RH炉(真空循环脱气炉)的最佳氧值为500~600ppm,转炉出钢的最佳氧值为600~700ppm,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转炉出钢氧值大于700ppm的比率高达60%,因此,普遍采用合金进行预脱氧,以达到控制进RH炉氧值的目的。但存在以下问题:1、合金脱氧成本较高;2、合金脱氧后产生的Al2O3增加顶渣中Al2O3的含量,RH处理过程中顶渣吸附脱氧产物的能力减弱。
由于大部分IF钢及超低碳钢硅含量要求≤0.03%,目前沸腾钢进行预脱氧一般采用锰铁合金、铝锰铁、碳粉、铁碳合金等,从生成的脱氧产物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方面考虑,碳粉及铁碳合金是最理想的脱氧合金,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加碳粉和铁碳合金进行预脱氧,经常出现出钢过程大罐渣子上涨的问题,因此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锰铁合金脱氧产生的MnO增加顶渣氧化性,另外,部分IF钢及超低碳钢锰含量要求较低,因此一般不采用锰铁合金预脱氧。由于高氧条件下,硅与氧的反应角彻底,而且在氧化性渣条件下几乎不回硅,基于此,本发明开发了RH直上钢种采用硅铁预脱氧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IF钢及超低碳钢的转炉硅脱氧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IF钢及超低碳钢出炉过程中,由于氧含量高而导致夹杂物缺陷增加的问题,并降低脱氧成本。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IF钢及超低碳钢的转炉硅脱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需经RH处理的IF钢及超低碳钢,转炉出钢过程中采用硅铁替代铝锰铁进行预脱氧,其具体方法为:
(1)硅铁加入时机:转炉出钢1/4~1/3之间时,加入硅铁进行预脱氧,加入时机根据转炉出钢氧值和底吹形式确定,需要加入硅铁的最低出钢氧值为:
(2)氧值增加量确定:点吹后不进行定氧,根据出钢终点碳含量及点吹时间计算确定钢水氧值增加量,其具体计算方法为:
(3)硅铁加入量:氧值每增加25ppm,加入硅铁0.01-0.15kg/吨钢,不足25ppm按25ppm计算,硅铁最大加入量不超过2kg/吨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成品硅含量的最大值为0.012%,最小值为0.005%,完全满足钢种硅含量的要求。
2、铝锰铁与硅铁价格比为2:1,脱氧成本比为3.5:1,因此本发明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3、本发明方法冶炼的钢水,浇注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絮流减轻,换水口次数减少,且冷轧后的夹杂缺陷亦有所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RH处理IF钢及超低碳钢的转炉硅脱氧方法,主要是针对直上RH处理的IF钢及超低碳钢,在转炉出钢过程中采用硅铁替代铝锰铁进行预脱氧。其具体方法为:
1、硅铁加入时机:
转炉出钢1/4~1/3之间时,加入硅铁进行预脱氧,加入时机根据转炉出钢氧值和底吹形式确定,需要加入硅铁的最低出钢氧值为:
2、氧值增加量确定:
点吹后不进行定氧,根据出钢终点碳含量及点吹时间计算确定钢水氧值增加量,其具体计算方法为:
3、硅铁加入量:
氧值每增加25ppm,加入硅铁0.01~0.15kg/吨钢,不足25ppm按25ppm计算,硅铁最大加入量不超过2kg/吨钢。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钢种ST14,260吨转炉冶炼,有底吹。
转炉出钢碳为0.04%,氧值800ppm,点吹20s,增加氧值11ppm,总氧值按811ppm计算。在出钢1/3时加入硅铁合金,加入量为50kg。处理后ST14成品Si含量为0.01%,完全满足钢种硅含量的要求。
实施例2:
钢种ST14,260吨转炉冶炼,无底吹。
转炉出钢碳为0.055%,氧值900ppm,点吹25s,增加氧值10ppm,总氧值按910ppm计算。在出钢1/4时加入硅铁合金,加入量为20kg。处理后ST14成品Si含量为0.009%,完全满足钢种硅含量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1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