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8697.6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白晓阳;杨志军;丁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31/06;H01R43/00;G02B6/38;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晨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布线管理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配线设备中采用的插接线及其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管理者面临大范围甚至超大范围的网络布线的管理。
在传统布线管理系统中,端口信息需要写在纸质文件上然后被人为地录入到后台管理计算机中。这一过程经常会由于人为错误而导致实际的连接和后台管理计算机中的信息不一致。此外,在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中,布线非常混乱,很难准确知道机房中端口使用率,例如哪些端口正在使用,哪些端口未使用。尤其是当综合布线发生变化时而需要改变交换机和配线架之间的网络连接时,非常容易出现错误。
随之,有人采用红外、磁性、导电接触等方式,通过在每个插接线的接头上增加附属物来检测插接线的存在。同时,还有人提出了非接触式的使用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例如,有人提出一种通信连接系统,其中插接线两端的接头连接器上均设置RFID标签,并且这两个RFID标签中包含相同的标识符。这样,当插接线的接头连接器被插入接线面板上的端口时,相应的RFID天线能够检测到RFID标签的标识符,从而识别插接线的存在。然而,这种使用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将插接线的两端彼此区分开,不能有效地判断插接线的两端分别被插接在哪个端口上。
因此,业界亟待改进后的插接线及其识别方法和/或插接线识别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或者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线,该插接线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连接器的彼此区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线管理方法,该插接线管理方法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连接器的彼此区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线管理系统,该插接线管理系统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接头连接器的彼此区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接线,包括:
连接线部分;
第一连接器,设置在连接线部分的第一端部;
第二连接器,设置在连接线部分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第一通信单元,设置到第一连接器且包含第一标识符;和
第二通信单元,设置到第二连接器且包含第二标识符;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分别包含有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唯一身份信息,且所述第一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标识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前述插接线中,第一通信单元具有第一只读区和第一可读写区,第一标识符储存在第一只读区;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二只读区和第二可读写区,第二标识符储存在第二只读区。可选择地,第一只读区和第一可读写区是连续而有序的,并且第一只读区在第一可读写区之前;第二只读区和第二可读写区是连续而有序的,并且第二只读区在第二可读写区之前。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可读写区中至少储存有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标识符;和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可读写区中至少储存有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标识符。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例如先后顺序组成第一复合标识符;相应地,而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一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如先后顺序组成第二复合标识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前述插接线中,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或胶粘剂方式结合到第一接头连接器;和第二通信单元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或胶粘剂方式结合到第二接头连接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一通信单元通过第一载体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接头连接器;和第二通信单元通过第二载体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二接头连接器。
优选地,插接线是金属线缆或者光纤线缆。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为RFID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接线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如前所述的插接线;接线面板,具有适于插接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多个端口;多个通信匹配单元,分别设置在多个端口附近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或/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无线通信;和通信终端,连接至多个通信匹配单元。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为RFID标签,通信匹配单元为RFID天线,而通信终端为RFID读卡器,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和通信匹配单元之间采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8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险丝组件及具有该保险丝组件的连接器
- 下一篇: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