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理感知治疗的服务器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17986.4 | 申请日: | 2014-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9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霞;高万林;张港红;于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G06Q5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理 感知 治疗 服务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理感知治疗的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转型社会的变革、就业与竞争的压力、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约有39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平均每100人中至少有3人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精神心理疾患已超过心血管病,居各种病症的发病率之冠。
心理学以人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为研究对象,专家通过心理咨询可对人的认知情绪和人格状态进行调整,因而心理学是一门“最深入人心”、“给人带来快乐”的科学。然而中国公众对心理咨询望而却步,原因归纳如下:缺乏对心理学的了解、担心被旁人误解为“精神病患者”、咨询收费较高以及心理专家与心理机构的短缺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工具和计算机科学方法可以用于改善心理治疗,心理学的信息化为公众了解心理学开辟了一条简单快捷的新途径。特别是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缓解其心理疾病有很大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心理学信息化的研究有一些。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相关研究者主要针对心理学信息化进程之中产生的心理信息工程学,特别对其学术本质、学科内容和方法进行总体论述,但尚处于理论阶段,针对心理问题切实可行的移动应用系统比较少。面向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应用更是极其缺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心理感知治疗的装置。
为此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心理感知治疗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心理感知专家模块,用于存储专家信息以及预设的心理感知专家系统软件;
心理素材模块,用于存储心理素材,所述心理素材包括心理常识、心理测试题库、心理测试结果、专家建议和治疗方案;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存储注册用户的信息以及在接收到用户登录请求之后,检验用户登录请求与所述注册用户的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允许用户登录,否则,阻止用户登录;
专家互动模块,用于存储注册用户与专家的互动信息,所述互动信息包括针对心理素材的留言或及时通讯信息、针对共性问题的咨询信息,所述共性问题包括涉及心理常识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心理感知专家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心理感知专家系统软件以及所述专家互动模块提供的信息,确定注册用户的治疗方案。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心理感知治疗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服务器、连接适配器以及客户终端;
所述客户终端通过所述连接适配器与所述服务器相连;
所述客户终端用于显示所述心理素材模块存储的心理素材以及与专家互动的界面。
可选的,所述客户终端还用于显示所述心理感知专家模块确定的治疗方案。
可选的,所述连接适配器包括无线WiFi、有线以太网接口、3G网络接口和手机蓝牙。
可选的,所述客户终端包括手机、PDA。
可选的,所述客户终端安装有预设的心理感知专家系统软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心理感知治疗的服务器及系统能方便用户浏览心理学知识,接受掌上心理测试,并通过专家互动模块能方便用户实时咨询、解决心理问题,使用户拿起手机,就能得到一种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又便捷的心理服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心理感知治疗的服务器;
图2示出了一种心理感知治疗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心理感知治疗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心理感知专家模块,用于存储专家信息以及预设的心理感知专家系统软件,并根据预设的心理感知专家系统软件以及所述专家互动模块提供的信息,确定注册用户的治疗方案;
心理素材模块,用于存储心理素材,所述心理素材包括心理常识、心理测试题库、心理测试结果、专家建议和治疗方案;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存储注册用户的信息以及在接收到用户登录请求之后,检验用户登录请求与所述注册用户的信息是否匹配,即检验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与存储的注册用户的信息匹配;若匹配,则允许用户登录,否则,阻止用户登录,通知用户进行注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7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息队列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重要客户及高危客户安全供用电一体化控制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