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触电的电源插座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7158.0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6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易先军;谢亚奇;周敏;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13;H01R13/717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电 电源 插座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插座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的电源插座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源插座是家庭必备的市电供电端口。由于电源插座通常始终带电,不规范的取电方式都可能会让使用者触电,形成安全隐患。比如,幼儿、儿童因为好奇,通常会尝试插拔电源插座上的电器插头;在厨房、卫生间等用水便利的场合,用户通常也会在洗过手但并没有干燥的情况下去插拔连接在电源插座上的厨卫电器插头。就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水等液体)误触带电的插头金属片。市面有一些幼儿、儿童的电源插座防触电保护产品,如有一种保护原理是在插座插口上设有单层或双层保护门,有的甚至只有在双孔同时受力的情况下插头才能插入。可以阻挡幼童随意接触插座而触碰到带电的金属插孔,或者阻止其用手指或单根导体等异物插入插孔。但这类防护措施防止不了幼儿、儿童因好奇拔插电源插头触碰到带电的金属片的情况。专利申请书CN2012202523096公开了一种安全插座,只有当电器插头插入并且负载取电工作时插座才对外供电,提高了安全性。但仍然消除不了插拔插头过程中的触电隐患,对于插座表面因为潮湿或意外溅水导致漏电可能伤害到人体等隐患也无法提供安全防护。该方案中,使用了推杆、弹簧、按键等机械结构件来检测插头插入信号,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负载工作与否,是根据工作电流判断,需要外部负载与插座孔电连接形成回路,对实际只需要很小工作电流的负载这类情况,也很容易误判成负载已停止工作,使得负载断电没有获得正常供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电源插座安全防护装置结构复杂、安全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触电的电源插座安全防护装置,既能对使用电源插座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同时工作可靠性高、结构简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触电的电源插座安全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接触感应金属板、感应信号检测电路、安全保护控制电路、交流继电器、电源电路,所述接触感应金属板固定在电源插座面板内侧,接触感应金属板与感应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感应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安全保护控制电路相连,安全保护控制电路控制交流继电器常闭触电的断开、吸合,电源电路为感应信号检测电路、安全保护控制电路提供电源。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感应信号检测电路,具体包括具有斯密特触发功能的2输入与非门U10、U11、U12、U13,电容C10的一端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R10的一端与U10的2个输入端连接,R10的另一端与U10的输出端连接,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C11的另一端与U1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C11的一端U11的2个输入端连接,U11的输出端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C12的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连接,C13的另一端与U12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U12的输出端与U13的2个输入端连接,U13的输出端与安全保护控制电路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全保护控制电路,具体包括二极管D20,D20的正极与感应信号检测电路连接,D20的负极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R20的一端与电容C20的一端连接,R20的另一端与C20的另一端连接,R20的另一端与C10的另一端连接,R20的一端与电阻R21的一端连接,R21的另一端与MOS管T20的栅极连接,T20的漏极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T20的源极与C20的另一端连接,R22的一端与断续声蜂鸣器BZ的一端连接,BZ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20的正极连接,LD20的负极与可控硅光耦U20的输入二极管的正极连接,R22的另一端与可控硅光耦U20的输入侧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光耦U20输出可控硅的一端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R23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T21的T2极连接,T2极与交流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T21的T1极连接到市电零线上,电阻R24的一端连接到T21的T1极,R24的另一端与T21的G极连接,T21的G极连接到光耦U20输出可控硅的另一端。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电路,具体包括电容C30的一端与电阻R30的一端连接,C30的另一端与R30的另一端连接,C30的一端与市电的火线连接,C30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0的负极连接,D30的正极与市电的零线连接,C30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1的正极连接,D31的负极与安全保护控制电路中的BZ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1的一端与D31的负极连接,C31的另一端与D30的正极连接,C31的另一端与R20的另一端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交流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与市电的火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71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电器机身插头、座
- 下一篇:新型弹簧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