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溶剂汽车超纤革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15759.8 | 申请日: | 2014-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0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黄东梅;杨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阳超纤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N3/04 | 分类号: | D06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万学堂 |
| 地址: | 3639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汽车 超纤革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纤的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溶剂汽车超纤革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交通工具和重要伙伴,但是消协通过检测发现,按照室内空气质量这个标准来对主机厂下线的汽车进行检测,则有近90%的汽车无法下线,苯、甲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有的车恶劣气味要挥发半年才能逐渐消除。多年来,由于车内有害气体超标引起的过敏、死亡事故频有发生,消费者投诉也不断增加。2012年3月1日保护部和质量检局联合下发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国家标准,给汽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提供了依据,2015年底前要把评价指南变成国家标准,且有望国家立法强制执行。同时各主机厂也加大了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力度,各主机厂也相应出台了各自的关于VOC和TVOC的控制标准,有的甚至会高于国家标准。超纤汽车革广泛用于汽车门板、座椅、方向盘套等内饰件,是主机厂的主要监控对象,目前汽车超纤革都采用溶剂型原料,主要溶剂是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丁酮等有机溶剂,在生产的过程中短时间无法完全挥发导致溶剂残留,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特别是高温、密闭的环境中,溶剂逐渐挥发导致有害气体超标。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溶剂汽车超纤革的制作方法,制得的汽车超纤革VOC、TVOC可以符合国家标准和汽车行业标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溶剂汽车超纤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超纤底基以8-10 m/min的线速度通过25米水洗槽和40米烘箱,再表面磨平,制得超纤半成品;
(2)将离型纸通过一号涂布头,在其表面涂布一层粘度为2500~3000cps的水性面料;
(3)将步骤(2)中已涂布面料的离型纸通过二号涂布头,在其面料的上面涂布一层粘度为3000~4000cps的底料;
(4)将涂有面料和底料的离型纸进行预热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超纤半成品与涂有面料及底料的离型纸相结合,再经过烘箱进行烘干处理分离制得半成品成品;
(5)将步骤4制得的半成品,通过120mesh处理辊,处理一层处理剂,处理剂由重量比为100:15的水性聚碳型处理剂:固化剂组成。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改变传统树脂配方的有机溶剂系统,涂层采用水性和无溶剂聚碳树脂,从源头杜绝有机挥发物的添加,同时调整工艺贴合工艺,保证物性及手感,最后表面处理水性处理剂,以符合汽车革要求的物性。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涂层没有任何有机溶剂的添加,有机挥发物VOC和TVOC的指标可以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的实施例为:
一种无溶剂汽车超纤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超纤底基以8-10 m/min的线速度通过25米水洗槽和40米烘箱,再表面磨平,制得超纤半成品;
(2)将离型纸通过一号涂布头,在其表面涂布一层粘度为2500~3000cps的水性面料;
(3)将步骤(2)中已涂布面料的离型纸通过二号涂布头,在其面料的上面涂布一层粘度为3000~4000cps的底料;
(4)将涂有面料和底料的离型纸进行预热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超纤半成品与涂有面料及底料的离型纸相结合,再经过烘箱进行烘干处理分离制得半成品成品;
(5)将步骤4制得的半成品,通过120mesh处理辊,处理一层处理剂,处理剂由重量比为100:15的水性聚碳型处理剂:固化剂组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粘度为2500~3000cps的水性面料由重量比为100:1.5:0.3:10的水性聚碳树脂:增稠剂:润湿剂:水性色浆组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粘度为3000~4000cps的底料由重量比为100:2:1:的100%固含量的聚碳树脂:交联剂:促进剂组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的涂布工艺步骤的涂布间隙控制0.15±0.02mm,烘箱温度控制两区,分别为70~80℃、110~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阳超纤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阳超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5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