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线性驱动的带通滤波振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14737.X | 申请日: | 2014-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6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梅;谢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B5/36 | 分类号: | H03B5/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陆庆红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性 驱动 滤波 振荡 系统 | ||
1.基于线性驱动的带通滤波振荡系统,主要由信号变换电路,与信号变换电路相连接的信号放大电路,与信号放大电路相连的带通滤波电路,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的缓冲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信号变换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之间还设置有线性驱动电路;所述的线性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三极管VT5,正极与信号变换电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8后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0,一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0后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9,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驱动芯片U的IN1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正极与驱动芯片U的IN2管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2,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2,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1,N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相端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反相端与三极管VT4集电极相连接的非门K,一端与三极管VT4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3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4,P极与非门K的反相端相连接、N极与电阻R23和电阻R2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END管脚接地、OUT管脚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还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家VT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接地,二极管D2的N极与信号放大电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性驱动的带通滤波振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变换电路由转换芯片K1,变压器T1,串接在变压器T1副边同名端与非同名端之间的电容C1,与电容C1相并联的电容C2,集电极与转换芯片K1的OSC1管脚相连接、发射极经电阻R1后与转换芯片K1的OSC2管脚相连接、基极则经基频石英晶体X后与转换芯片K1的OSC2管脚相连的三极管VT1,以及一端同时与转换芯片K1的OUT2管脚以及信号放大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转换芯片K的IN1管脚与变压器T1副边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IN2管脚则与变压器T1副边的同名端相连接、GND管脚与变压器T1原边的非同名端相连、VCC管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OUT1管脚与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所述变压器T1原边非同名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线性驱动的带通滤波振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放大电路由放大器P1,放大器P2,串接在放大器P1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6,一端与放大器P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5,串接在放大器P2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4,以及一端与放大器P2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3组成;所述放大器P1的反相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放大器P2的反相输入端与转换芯片K1的OUT2管脚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线性驱动的带通滤波振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由第一处理芯片K2,第二处理芯片K3,一端与第一处理芯片K2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8和电位器R7后与第二处理芯片K3的IN2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一端与第一处理芯片K2的IN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则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5,一端与第一处理芯片K2的IN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处理芯片K2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第二处理芯片K3的IN2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9后与第一处理芯片K2的IN2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同时与第二处理芯片K3的V+管脚和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和电位器R11后与第二处理芯片K3的IN2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一端与第二处理芯片K3的IN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处理芯片K2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7组成;所述第一处理芯片K2的V+管脚与外部电源相连、V-管脚接地,第二处理芯片K3的IN2管脚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其V-管脚接地、OUT管脚则与缓冲电路相连接,电阻R9和电容C3的连接点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47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的数据报文的发送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结构简单的光伏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