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单芯动力电缆发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3985.2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5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斌;赵久长;贾丹江;廖晓斌;毛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动力 电缆 发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保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单芯动力电缆发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截面较大的单芯动力电缆在运行过程中会与电缆屏蔽层产生电磁感应,从而在屏蔽层产 生感应电流,由于电缆桥架通常选用的材质为铁质,容易在桥架上产生涡流发热。单芯电缆 工作电流较大时,会在屏蔽层产生很大电流,使电缆发热严重,并造成涡流发热。综上两种 原因,致使电缆工作及环境温度高于电缆最高长期允许工作温度90℃标准值,长期运行会损 坏电缆绝缘,造成短路、放炮,甚至发生火灾事故,对设备构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以1580mm热轧动态无功补偿系统为例,其TCR电缆敷设存在以下缺陷:
1、电缆桥架的选型为槽式电缆桥架,此规格电缆桥架散热效果差,同时槽式电缆桥架屏 蔽效果较好,容易产生感应电流,造成涡流发热,不适用于敷设工作电流较大的动力电缆。
2、电缆桥架的材质为铁质,内部敷设的电缆电流较大时,容易在电缆桥架上产生较大的 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
3、电缆桥架无明显接地,接地电阻较大。
4、电缆桥架内部电缆为多层叠压摆放,不利于电缆的散热。
在TCR电流较大时,TCR电缆普遍温度在110℃,电缆桥架温度在130℃,散热较差部位 最高瞬时温度达200℃以上,电缆长期运行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90℃,对电缆绝缘造成极大 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防止单芯动力电缆发热的方法,从而减少单芯电缆的发热,使电缆 运行在60℃以下,延长电缆使用寿命,确保电缆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防止单芯动力电缆发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制作铝质梯形电缆桥架:电缆桥架由侧板、背板、横梁及铆钉组成,两根侧板之间设 有横梁,侧板长度方向通过背板和铆钉连接在一起。
2、将单芯电缆采取高压柜端一处接地,降低单芯电缆屏蔽层产生的感应电压差。
3、在电缆桥架连接处安装40~60mm接地线,并在每个电缆桥架托架与桥架间采用40~ 60mm接地线进行连接。
4、将全部电缆采取单层敷设摆放在同一层电缆桥架上,并按A、B、C三相并排呈一字布 置,相邻两根电缆中心距离为1倍电缆外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解决了单芯电缆的发热问题,可保证电缆的运行温度在60℃以下,小于电缆长期 运行最高温度90℃的标准值,从而延长电缆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确保电缆可以长期安 全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缆桥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缆摆放及接地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中:侧板1、横梁2、铆钉3、背板4、托架5、三相电缆6、连接处接地线7、桥间接 地线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防止单芯动力电缆发热的具体方法为:
1、制作并采用铝质梯形电缆桥架。由图1可见,所述铝质梯形电缆桥架规格为2000× 600×60mm,采用3mm厚铝板作为侧板1,连接采用铝质铆钉3,桥架连接采用白钢螺丝。两 根侧板1之间设有横梁2,侧板长度方向通过背板3和铆钉3固定在一起。
由于将原来的槽式镀锌桥架更换为铝质梯形桥架,而铝金属为非铁磁性材料,单芯电缆 额定状态下运行时,电缆桥架不会出现涡流发热现象。由于铝金属为高导热材料,其导热系 数为237W/mK,而铁的导热系数为80W/mK,电缆正常发热后与桥架接触,铝质桥架可以起到 散热器的作用,而梯形桥架增加了电缆与空气的接触面,在相同通风换热条件下增强了散热 效果。
2、将单芯电缆采取高压柜端一处接地。将单芯动力电缆由原来的高压柜端和设备端两处 接地改为高压柜端一处接地,降低单芯电缆屏蔽层产生的感应电压差,避免在电缆屏蔽层产 生环流,减小电缆发热。
3、在电缆桥架连接处安装40~60mm连接处接地线7,并在每个电缆桥架托架5与电缆 桥架间采用40~60mm桥间接地线8进行连接,提高电缆桥架接地的可靠性,经测量,桥架与 桥架接地带间的电阻为0欧姆。
4、将全部电缆采取单层敷设摆放在同一层电缆桥架上,并按A、B、C三相电缆6并排呈 一字布置,相邻两根电缆中心距离为1倍电缆外径,在通风状态下增强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39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