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核壳型CO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12981.2 | 申请日: | 2014-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7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尹振;陈丹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9/76 | 分类号: | B01J29/76;C01B3/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核壳型 co 甲烷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双组份核壳型CO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组份NiCo核壳型催化剂,可用于CO甲烷化反应,氢气中微量CO甲烷化反应,煤制天然气中甲烷化反应以及CO加氢反应等。
背景技术
高纯氢气的制备是目前氢能利用的一个难点,因为通常H2来源于煤、石油等,往往伴生CO、CO2等气体组份。而CO的存在对于氢气的利用,尤其是燃料电池中电极催化剂具有很强的毒化作用,即使是ppm级别的CO依然会导致催化剂的失活。因此,CO的高效去除是氢能利用的关键点之一。目前,CO的脱除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方式,CO氧化和CO甲烷化,其中选择性甲烷化反应具有更强的工业应用价值。原因在于选择性CO甲烷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优势:1)无需供给和混合空气;2)产物CH4不会导致催化剂的中毒。然而由于原料气中通常存在多种组分气体,并且CO2同样会发生甲烷化反应,不但会消耗大量的氢,而且该反应会大量放热,进一步加剧催化剂烧结。因此如何实现选择性CO甲烷化反应是甲烷化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CO甲烷化的催化剂通常有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组成。其中,对于活性组分的研究较为集中。从文献报道的结果来看,贵金属Ru基在所有的催化剂中活性最高,但成本过高,严重制约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而Fe催化剂价格低廉,且容易制备,但是其催化活性较低,甲烷选择性低,易形成积碳和生成液体烃类等副产物,因而不适合应用与甲烷化反应。而Ni基催化剂催化活性高,甲烷选择性好,并且其价格较为低廉,是理想的甲烷化催化剂。但是Ni基催化剂对于S等杂志非常敏感,容易发生累积性中毒从而逐渐失活。另外,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活性组分Ni颗粒的大小和活性组分Ni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Mo组分对于甲烷化反应虽然催化活性较低,但是具有很好的抗硫作用,进而可以很好地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
有序介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道规整可调以及可以掺杂杂原子等优良特性,因此其被广泛的应用于吸附剂、催化剂载体以及催化加氢等领域。而分子筛负载金属或是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近二十年来成为多相催化的热点。分子筛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载体来分散金属/金属氧化物,它自身也起着催化转化反应物或中间体的作用。
目前已有介孔材料负载Ni基催化剂的相关报道,但是对于选择性CO甲烷化反应而应,仍然存在反应温度高、选择性、热稳定性和抗硫性能差等诸多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Ni基催化剂的方法,其中介孔MCM作为壳层,有利于传质、抑制催化剂颗粒的团聚和活性组分流失,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抗硫性能。该方法可以精确地控制金属活性组份的粒径和分散度、担载量,尤其是制备核壳型金属纳米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过程环保,而且可以调控金属粒径、分散度的双组份核壳型催化剂的高效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在选择性CO甲烷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组份核壳型CO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在惰性气氛下,将一定量的乙二醇、表面活性剂和碱性溶液搅拌均匀,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的体积比为300-1∶1,溶液pH值在8-14;而后将金属Ni和Co前驱体的溶液加入混合液中,金属前驱体的溶液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00至1∶1,升温至120度-350度,在搅拌下恒温5分钟-500分钟,而后自然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洗涤产物;
2)将纳米粒子分散在水溶液中,而后在搅拌下,加入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利用CTAB形成的微乳液将纳米粒子保护在胶束中,得到纳米粒子均匀分散的水溶液。CTAB水溶液的浓度为0.01-1000mmol/L。
3)在纳米粒子分散的水溶液中加入硅酸乙酯、氨水、乙醇溶液,使其水解反应,通过离心分离、干燥等过程得到Ni-Co@MCM产物。硅酸乙酯∶氨水∶乙醇∶水=1-100∶1-200∶100-500∶100-1000,温度为10-80度,时间为1-24小时。
4)将Ni-Co@MCM在多相反应装置中进行预活化,H2还原,得到NiCo@MCM催化剂。
所述的该催化剂颗粒为核壳结构的NiCo催化剂,壳层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
所述金属前驱体为乙酸镍、乙酰丙酮镍、硝酸镍、氯化镍、硫酸镍以及乙酸钴、硝酸钴;
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
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为聚乙酰吡咯烷酮(PVP),浓度为0.01mmol/mL-50mmol/mL;
所述碱液为氨水、NaOH、KO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2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