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秸秆餐盘的真空吸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1765.6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8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龙;张识超;施云高;徐林森;何鋆;于海武;韩晶;徐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J15/06 | 分类号: | B25J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秸秆 真空 吸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秸秆餐盘的真空吸盘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一次性餐具早已成为每天必需的消耗品。与此同时,一次性餐具的质量安全及废弃餐具浪费自然资源、餐具制造过程以及废弃餐具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在2001年发布了《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但由于一次性发泡餐具具有重量轻、保温耐压、价格较低等优势,市场占有量大,由于一次性发泡餐具加工工艺以及不可重复使用造成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餐饮业对于一次性发泡餐具的过度使用,加重环境负担,与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背道而驰。因此,“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环保替代品应运而生,秸秆绿色环保餐具以其易降解、可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少、原料清洁且来源广泛、对人体无毒害等特点,向世人展现它环保、卫生、价廉和节约资源等一系列的优越性。
秸秆绿色环保餐具,是用稻壳,植物秸秆,木屑以及食品加工废料通过清洗、消毒、粉碎等工艺模压成型的一种方便餐具容器,产品主要包括:碗、杯、盘、碟等。秸秆绿色环保餐具的特点在于:1)就地取材、成本低廉:生产原料主要为植物秸杆、壳、废渣等。2)耐热抗压、质量过硬:产品高温不变形,防水防油,局部可承载3KG的压力。3)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产品原料均为天然植物,生产过程中自然高温消毒,使用之后掩埋于土,3个月自然降解成有机肥料。4)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该产品从选料加工到模压成型,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废气、废水及废渣。加工中若出现破损,可重新粉碎重复利用。
现有秸秆绿色环保餐具生产设备,由于工序复杂,生产过程中工人依赖性过高,劳动强度大,工人工作环境闷热潮湿,且人工操作产品报废率较高,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因此,进行秸秆餐盘产品的真空吸盘机械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和工作效率,结构简单合理的用于秸秆餐盘产品的真空吸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秸秆餐盘的真空吸盘装置,包括吸盘型腔下膜和吸盘型腔上膜,所述吸盘型腔下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盘型结构,所述盘型结构上设置有吸孔;所述吸盘型腔上膜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真空发生器相连,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第一电磁阀连接到气源,所述第二开口通过管路与第二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气源相连。所述吸盘型腔下膜和吸盘型腔上膜相向连接形成真空型腔,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所述吸盘型腔上膜和吸盘型腔下膜形状相同。
所述吸盘型腔上膜和吸盘型腔下膜大小相同。
所述吸盘型腔上膜和吸盘型腔下膜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所述吸盘型腔下膜均匀分布有四个盘型结构,每个盘型结构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吸孔。
所述吸孔直径为1.5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盘型腔上膜的第一开口与真空发生器相连,并通过第一电磁阀连接到气源,实现秸秆餐盘产品“吸起”动作;所述吸盘型腔上膜的第二开口通过管路与第二电磁阀相连,并连接到气源,变换进气方式,反向吹气,实现秸秆餐盘产品“放下”动作;本发明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转换进行吸气和吹气两个过程,配合餐盘搬运过程,快速转换“吸起”、“放下”两种动作,通过吸盘型腔下膜分布的四个与搬运餐盘形状配合的盘型结构的吸孔,可以吸起或放下四个秸秆餐盘,避免搬运过程中,出现搬运产品“粘盘”现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节省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合格率和工作效率,结构简单合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发明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发明用于秸秆餐盘的真空吸盘装置的前视图
图2本发明用于秸秆餐盘的真空吸盘装置的后视图
图3本发明用于秸秆餐盘的真空吸盘装置的左视图
图4本发明用于秸秆餐盘的真空吸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吸盘型腔下膜 2、吸孔 3、盘型结构
4、密封圈 5、支架 6、螺栓
7、吸盘型腔上膜 8、第二开口 9、第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叙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1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菜器具
- 下一篇:一种模压模具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