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及半导体制冷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11426.8 | 申请日: | 2014-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6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 发明(设计)人: | 肖长亮;慕志光;肖曦;芦小飞;杨末;张进;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21/02 | 分类号: | F25B21/02;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周永刚 |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半导体 制冷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半导体制冷设备。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导热体、多根热管、散热片组和风扇,热管连接在导热体上,散热片组连接在热管上,风扇与散热片组并排设置;导热体上还连接有辅助热管,任一散热器中的辅助热管还与剩余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散热片组连接。通过采用导热体吸收半导体制冷模块热端的热量,导热体能够通过热管将热量传递到散热面积较大的散热片组中进行自热散热,而无需风扇一直通电进行风冷;另外,导热体能够同时利用多个散热器中的散热片组进行散热,使得多个散热片组始终处于散热的状态,以充分利用多个散热片组的散热能力,实现提高半导体制冷设备的散热能力,并降低半导体制冷设备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半导体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例如冰箱、冷柜、酒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制冷设备中通常具有制冷系统,一般情况下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构成,能够实现较低温的制冷。然而,随着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发展,采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制冷的制冷设备也被广泛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半导体制冷设备通过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冷端释放冷量对箱体内的储物空间进行制冷,同时,半导体制冷模块的热端将释放热量。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半导体制冷模块的热端上直接设置风扇进行风冷,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风扇需要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半导体制冷设备的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半导体制冷设备,实现降低半导体制冷设备的能耗。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导热体、多根热管、散热片组和风扇,所述热管连接在所述导热体上,所述散热片组连接在所述热管上,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片组并排设置;所述导热体上还连接有辅助热管,任一所述散热器中的所述辅助热管还与剩余所述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散热片组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制冷设备,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模块,还包括上述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中的导热体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热端。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及半导体制冷设备,通过采用导热体吸收半导体制冷模块热端的热量,导热体能够通过热管将热量传递到散热面积较大的散热片组中进行自热散热,而风扇仅在半导体制冷模块热端的散热量较大而散热片组自身无法满足散热要求的情况下才启动,而无需风扇一直通电进行风冷,降低了半导体制冷设备的能耗;另外,导热体能够同时利用多个散热器中的散热片组进行散热,使得多个散热片组始终处于散热的状态,以充分利用多个散热片组的散热能力,实现提高半导体制冷设备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中箱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冷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中冷端散热器与导热内胆的组装图;
图8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体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半导体制冷设备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体与定位件的组装关系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14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