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和校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0370.4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2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寇文亮;王钧林;丁教霞;张敏;张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黄志兴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带下 固定 布置 方法 校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和校核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下固定点在设计时需满足目标国家法规要求。以国标为例:国标GB14167-2013中规定,M1类车辆的前排座椅所有位置,要求需满足:非带扣侧的α1角度应在30°~80°范围内,α2(带扣侧)应在45°~80°范围内(其中α1和α2角度均指安全带下固定点和H点(H点为人体躯干线和大腿杆中心线的铰接中心)的连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现有技术中尚无快速、准确地确定满足上述规定的安全带下固定点位置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安全带下固定位置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确定H点的运动区域中的极限位置;
S2、在每个极限位置做出满足预定要求的允许区域;
S3、在所有极限位置对应的允许区域的交集区域中布置安全带下固定点。
优选地,步骤S1中,H点的所述极限位置包括前上极限位置、前下极限位置、后下极限位置和后上极限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定要求为使得安全带固定点和H点的连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
优选地,在非带扣侧,所述预定角度为30-80°,在步骤S2中,所述允许区域为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80°的第一区域的与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30°的第二区域不相交的区域。
优选地,在带扣侧,所述预定角度为45-80°,在步骤S2中,所述允许区域为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80°的第三区域的与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45°的第四区域不相交的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校核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确定H点的运动区域中的极限位置;
S2’、在每个极限位置做出满足预定要求的允许区域;
S3’、在所有极限位置对应的允许区域的交集区域;
S4’、比对安全带下固定点的位置和所述交集区域。
优选地,在步骤S1’中,H点的所述极限位置包括前上极限位置、前下极限位置、后下极限位置和后上极限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定要求为使得安全带固定点和H点的连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
优选地,在非带扣侧,所述预定角度为30-80°,在步骤S2’中,所述允许区域为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80°的第一区域的与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30°的第二区域不相交的区域。
优选地,在带扣侧,所述预定角度为45-80°,在步骤S2’中,所述允许区域为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80°的第三区域的与在所述极限位置做从水平线逆时针转过45°的第四区域不相交的区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所有极限位置对应的允许区域的交集区域,通过在该交集区域中布置安全带下固定点,可以确保安全带下固定点满足预定要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布置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P安全带下固定点 P1第一区域 P2第二区域 P3允许区域
P5交集区域 A前上极限位置 B前下极限位置
C后下极限位置 D后上极限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布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确定H点的运动区域中的极限位置;
S2、在每个极限位置做出满足预定要求的允许区域P3;
S3、在所有极限位置对应的允许区域P3的交集区域P5中布置安全带下固定点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0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控制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 下一篇:装配与封装汽车安全气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