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域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9672.X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4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罗春;张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15 | 分类号: | H04L12/715;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建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域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将从节点所属域的路径计算单元PCE查询到的实际路径存储到节点本地;依据节点本地存储的实际路径建立跨域连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PCE需要存储大量的路径信息,造成PCE的负担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将实际路径存储到节点本地,并依据节点本地存储的实际路径进行跨域连接,使得PCE的负担大大降低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域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简称为ASON)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开始采用光网络设备组建网络,基于单个自治域(以下简称域)的网络业务已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由于ASON控制平面技术基本遵守统一的标准,例如,链路管理模块的(Link Management Protocol,简称为LMP)协议,信令模块的(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简称为RSVP)协议,算路模块的(Path Computation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简称为PCEP)协议等,使得实现不同域之间的协同工作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跨域应用因为不仅节省了繁琐低效的人工配置域间连接开销,而且通盘考虑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因此必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应用方式。
对于建立跨域连接,连接的首网元节点(以下简称节点)需要事先知道整条路径信息,若不对此路径进行特殊处理,则本域内信息将会暴露给其他域,这样是不安全的。针对此问题,IETF标准提出了用Path-Key隐藏域内路径的方法。
图1是相关技术中多域组网拓扑图,如图1所示,客户设备S连接到G需要经过两个域,每个域都有外置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简称为PCE),域内节点与外置PCE以及外置PCE之间通过PCEP协议交互。图2是相关技术中节点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控制平面包括实际与外置PCE交互的路径计算客户端(Path Computation Client,简称为PCC),连接控制器(Connection Controller,简称为CC),以及交叉下发模块。传送平面则主要由传送平面设备组成。连接控制器起主导作用,其上可通过PCC向外置PCE请求路径计算,下可通过交叉下发模块向传送平面设备下发交叉指令。
节点A的CC收到客户设备S的连接建立请求后,向PCE1发起跨域路径计算。PCE1联合PCE2计算出跨域路径后,PCE1将域1内的路径隐藏为Paht-Key1,PCE2将域2内的路径隐藏为Paht-Key2后返还跨域路径给网元A的CC。节点A的CC发起跨域连接建立流程,沿此路径逐个打通节点上的交叉。当Path信令经过各域入边界节点时,需要根据隐藏的Path-Key向各域PCE查询实际路径。例如域1的入边界节点A根据Path-Key1向PCE1,域2的入边界节点D根据Path-Key2向PCE2查询各自所在域的域内实际路由。由于本域内路径只在本域中使用,对其他域来说是透明的,从而保证了域内信息的安全性。
这一方法虽然能够解决域内信息被泄露的问题,但是为了支持跨域连接的后续恢复、优化等需要重新计算路径(以下简称重路由)操作,PCE需要保留大量的路径信息,用来复用或避开原路径,也就是需要实现IETF标准中提到的有状态PCE。考虑到有状态PCE的实现非常复杂。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由于PCE需要存储大量的路径信息,造成PCE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域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PCE需要存储大量的路径信息,造成PCE的负担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域连接建立方法,包括:将从节点所属域的路径计算单元PCE查询到的实际路径存储到所述节点本地;依据所述节点本地存储的所述实际路径建立跨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9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