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姜收获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706965.2 | 申请日: | 2014-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1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秦玉国;冯君;李辉;宋立军;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D17/04 | 分类号: | A01D17/04;A01D17/08;A01D33/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伦文知 |
| 地址: | 25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大姜收获机。
背景技术
鲜大姜(Zinger Officinale Roscoe)又称生姜,属姜科姜属,为多年生草本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作为一年生经济作物栽培,是我国特产的重要蔬菜品种。生姜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热带多雨森林地区,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关于生姜的记载很多,最早见于《论语》,有孔子“不撤姜食”之句;后魏贾思勰编的《齐民要术》里有“种姜第二十七篇”;元朝《王祯农书》中也详细描述了生姜栽培、贮藏的方法及用途。由此可见,我国在古代已盛行种姜和食用。生姜在我国栽培早、分布广,目前已形成许多著名产区,从全国范围看,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省。
大姜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一般称团状,并且皮薄易碎。当前,大姜收获大多是人工收获或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费时费力,由于大姜块大,极脆易碎的特点在收获过程中极易破坏大姜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大姜收获机,解决了目前收割大姜费时费力,且容易破坏大姜完整性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收获装置,收获装置的外框架为两条平行的长条形框架,长条形框架倾斜安装在机架的前端,两条长条形框架的相对侧均安装有一排大小相同的传动链轮,每排传动链轮上套有链条,每两个传动链轮之间的长条形框架上还固定有毛刷,毛刷位于链条平面下方,收获装置的最上端安装有切杆,切杆上安装有切杆刀片,传动链轮、毛刷和切杆刀片均能转动,收获装置下方最前端位于链条平面下方安装有一个V型犁,V型犁两边固定在长条形框架上,收获装置上端的机架上还安装有齿轮变速箱,齿轮变速箱位于切杆下方,齿轮变速箱两侧分别通过连杆连接拔土刀片,两个拔土刀片均位于收获装置下端的前方,齿轮变速箱内的齿轮通过连杆带动拔土刀片转动,齿轮变速箱上方的机架上安装有能震动的震动除土装置,震动除土装置上部为筛网,震动除土装置后方机架上安装有箱体,筛网正对箱体的开口,收获机的两侧为车轮,收获装置下端的机架上安装有前车轮,车轮和前车轮位于同一平面上,箱体旁的机架上设有驾驶区,驾驶区用来控制收获机的运行。
进一步,所述车轮采用履带式车轮。
进一步,所述传动链轮每一排设有5个,每排的毛刷为3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机械化操作省时省力,新型的收获方式极大保护了大姜的完整性,减小姜农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大姜收获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大姜收获机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大姜收获机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大姜收获机收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大姜收获机链条运行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大姜收获机震动除土装置示意图。
图中,1.收获装置,2.机架,3.齿轮变速箱,4.拔土刀片,5.震动除土装置,6.箱体,7.车轮,8.前车轮,9.驾驶区,101.长条形框架,102.传动链轮,103.链条,104.毛刷,105.切杆,106.切杆刀片,107.V型犁,501.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6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