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发酵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6838.2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8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朱道辰;谢长校;黄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拜因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9/42;C12N9/26;C02F11/02;C12R1/125;C12R1/01;C12R1/865;C12R1/465;C12R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发酵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污泥发酵剂,属于环保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污泥是城市污水净化处理排出后,在污水处理池中留下的污泥,一个日处理量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每年可产生数以万吨的污泥。污泥含水量大,粘度大且气味难闻;湿污泥还含有致病菌、寄生虫卵等有害菌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城市污泥进行开发利用,解决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污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海洋倾倒和土地利用等形式。但填埋侵占土地严重,还会导致潜在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焚烧处理设施投资大,有机物焚烧还会产生二噁英等剧毒物质;海洋倾倒会污染海洋环境。由于污泥具有明显的土壤改良作用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将它发酵作有机肥的部分原材料,不但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还可以节省化学养分。
发明内容
解决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发酵剂,利用微生物菌种制成,可充分有效的利用污泥,既解决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又可以使其成为土壤改良剂。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污泥发酵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15-25份,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0-20份,乳酸菌8-15份,硅酸盐细菌5-10份,诺卡氏放线菌4-10份,褐球固氮菌9-16份,酿酒酵母菌1-6份,稻黄杆菌1-5份,光合细菌2-3份,细黄链霉菌1-3份,纤维素酶6-13份、淀粉酶5-12份和木聚糖酶5-6份。
所述光合细菌为沼泽红假单胞菌;所述细黄链霉菌在1.0亿CFU/ml 以上;上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混合经吸附、压滤、破碎、烘干制成可湿性粉剂即为污泥发酵剂。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污泥发酵剂,环保无污染,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能够有效杀灭污泥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等;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加速污泥除臭、脱水;分解作物难以吸收的营养成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因此局限于下述实施例,而是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限定。
实施例1
污泥发酵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15份,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0份,乳酸菌8份,硅酸盐细菌5份,诺卡氏放线菌4份,褐球固氮菌9份,酿酒酵母菌1份,稻黄杆菌1份,光合细菌2份,细黄链霉菌1份,纤维素酶6份、淀粉酶5份和木聚糖酶5份。
上述各原料按照重量份数混合经吸附、压滤、破碎、烘干制成可湿性粉剂即为污泥发酵剂。
实施例2
污泥发酵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20份,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2份,乳酸菌10份,硅酸盐细菌7份,诺卡氏放线菌6份,褐球固氮菌11份,酿酒酵母菌2份,稻黄杆菌2份,光合细菌2份,细黄链霉菌2份,纤维素酶8份、淀粉酶6份和木聚糖酶5份。上述各原料按照重量份数混合经吸附、压滤、破碎、烘干制成可湿性粉剂即为污泥发酵剂。
实施例3
污泥发酵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23份,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5份,乳酸菌13份,硅酸盐细菌9份,诺卡氏放线菌8份,褐球固氮菌13份,酿酒酵母菌4份,稻黄杆菌3份,光合细菌3份,细黄链霉菌3份,纤维素酶10份、淀粉酶10份和木聚糖酶6份。上述各原料按照重量份数混合经吸附、压滤、破碎、烘干制成可湿性粉剂即为污泥发酵剂。
实施例4
污泥发酵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25份,嗜热脂肪芽孢杆菌20份,乳酸菌15份,硅酸盐细菌10份,诺卡氏放线菌10份,褐球固氮菌16份,酿酒酵母菌6份,稻黄杆菌5份,光合细菌3份,细黄链霉菌3份,纤维素酶13份、淀粉酶12份和木聚糖酶6份。上述各原料按照重量份数混合经吸附、压滤、破碎、烘干制成可湿性粉剂即为污泥发酵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拜因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拜因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6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