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粘结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05467.6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1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毕宏海;储江顺;程安顺;毕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51/06 | 分类号: | C09J151/06;C09J177/02;C09J11/06;C09J11/08;F16L9/14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梁海莲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江区漕河泾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粘结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结剂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专用粘结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塑复合管道是一种新兴的复合管管材,与传统的铸铁管及塑料管道相比,具有质轻、防腐、耐压、耐磨、低成本、卫生等优点。钢塑复合管有很多分类,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道就是其中一种。缠绕在管道中间层的钢丝网起到部分承压的作用,使这种管道具有一定的耐内压能力。钢丝与聚乙烯之间不具备粘结性,所以在此种管道中必须使用粘结树脂。通过粘结树脂将钢丝网与聚乙烯内外层管道进行粘结,粘结树脂在其中的作用重要,良好的粘结可以起到固定钢丝网网格结构的作用,同时也为应力在复合管道中的均匀传导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粘结树脂多是满足常温或者环境温度下使用,当将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应用于高温输水领域时,在较高的水温的浸泡下,复合管的强度会大幅下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申请号为2011104384276的国内专利公开了一种钢塑复合管道用热熔胶及生产方法,其含有的原料组分重量百分比为95~98%的高密度聚乙烯,0.9~2.0%的马来酸酐,0.02~0.2%的过氧化物,0.09~0.5%的抗氧剂,0.9~4.0%的溶剂,其生产步骤包括:向混合机中加入高密度聚乙烯和抗氧剂,控制搅拌机内温度35~40℃,搅拌2~7分钟;用中速剪切组合的双螺杆挤出造粒机造粒,挤出温度170~180℃,机头温度190~200℃。并将该成果用于解决钢塑复合管道生产中钢带和塑料之间的粘合问题,按行标CJ/T189-2007检测要求指标,剥离强度为达标,环柔度合格,阳光暴晒合格,均符合行业标准。但是其克服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粘结树脂不能适用于超过1000cm规格管材,致使管材环柔度指标不合格,出现加强筋与基体脱开问题,管材阳光下暴晒易出现钢带与塑料层脱离现象。而对于应用于高温输水领域出现的粘结强度下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并没有提供解决之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结树脂,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应用于高温输水领域的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中使用的粘结树脂不能满足使用环境的需要,吸潮、不耐腐蚀、不耐老化等的缺点。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粘结树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取以下的具体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耐高温粘结树脂,所述粘结树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及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物为20~35份。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物为25~30份。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丙烯共聚物为10~20份。
优选地,所述尼龙6为25~35份。
优选地,所述黏度调节剂为5~8份。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物在190℃,2.16kg压力下的熔融指数为5~20g/10min。更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物在190℃,2.16kg压力下的熔融指数为5~8g/10min。
更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物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为0.2~0.6%,苯乙烯的接枝率为0.2~0.6%。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物在190℃和2.16kg下的熔融指数均为5~20g/10min。
更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物在190℃和2.16kg下的熔融指数均为5~8g/10min。
更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马来酸酐苯乙烯共接枝物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为0.2~0.6%,苯乙烯的接枝率为0.2~0.6%。
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丙烯共聚物在190℃和2.16kg下的熔融指数均为5~20g/10min。
更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丙烯共聚物在190℃和2.16kg下的熔融指数均为5~8g/10min。
优选地,所述尼龙6在230℃和2.16kg下的熔融指数均为5~20g/10min。
更优选地,所述尼龙6在230℃和2.16kg下的熔融指数均为5~8g/10min。
优选地,黏度调节剂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3000,密度为0.90~0.95g/cm3。
更优选地,所述黏度调节剂为聚酰胺蜡。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和BHT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54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