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仪专用数据电缆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2603.6 | 申请日: | 2014-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9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项志才;孙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顺驰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H01B7/02;H01B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仪 专用 数据 电缆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仪专用数据电缆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408UL型地震勘探仪器的广泛使用,其专用数传电缆作为使用中的主要的消耗材料,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配套,不仅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给勘探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国内部分石油专用勘探电缆生产厂家根据仪器使用单位的要求,对该型号的电缆进行了试生产。专用电缆国产化,对降低地震勘探成本、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对408UL型地震勘探仪专用的数传电缆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探讨,以利于促进该型电缆的国产化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优异的电性能、耐热性能、耐疲劳弯曲性能地震仪专用数据电缆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震仪专用数据电缆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管绞:将7根0.28mm铜线通过管绞机进行绞合,铜线符合GB/T3953电工圆铜线标准,绞合方向为左旋,绞合节距12.5±0.2mm,中间断头不得整根焊接;
(2)绝缘:芯线绝缘外径1.55±0.05 mm,最薄厚度>0.32mm;分蓝、黄、棕、灰四种颜色,色度均匀,外表光滑,无气泡,无杂质,绝缘材料采用改性通讯级聚丙烯;
(3)星绞:将蓝、黄、棕、灰四种颜色的芯线按顺时针方向排列,采用带退扭的绞合设备进行星型绞合,绞合节距50±0.5mm,外绕聚酯包带,断线不得连接。保持张力一致,绞合紧密,绞合后外径小于4.0mm;
(4)护套挤塑: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挤在绞合芯线的外面形成护套;
(5)裁线:电缆排列线每段55m,链线每段27.5m两种规格;
(6)焊接:将顺时针排列的蓝、黄、棕、灰四根芯线对应电路板上的D、C、B、A焊点进行焊接,焊接时不得改变其排列顺序,也不得交叉、扭结;
(7)灌胶:把焊接好的电路板和底板连接固定。由于电路板上的插针与底板之间属接触性密封,为增强其密封性,将配制好的环氧树脂用注射器注入连接处,待固化;
(8)注塑:将焊接装配好的插头底板放入塑料模具中,通过注塑机将加热熔融的注塑材料注入闭合模具充满塑模的熔料在受压冷却成型。
优选的,所述步骤(4)护套挤塑中,料筒TPU的塑化和加压在料筒中进行,压力可达55Mpa,工作温度150℃~230℃。
优选的,所述步骤(6)的焊接中,插头电路板的焊接工艺要求:焊点直径为Φ2.0±0.5mm;线柱出头高度为2.0+0.5mm。
优选的,所述步骤(8)的注塑中,注塑材料同样采用美国诺誉公司生产的聚氨酯弹性体。
有益效果:该地震仪专用数据电缆包括两端注塑插头组成,电缆护套和插头包覆材料均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电缆芯由四根多股铜芯绝缘芯线和四股加强纺纶丝组成;绝缘材料采用改性通讯级聚丙烯,改性聚丙烯克服了一般聚丙烯耐低温冲击性能差、易老化、成型收缩率较大、易燃烧等缺点,具有优异的电性能,良好的耐热性能和较好的耐疲劳弯曲性能;护套材料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其抗拉强度高,耐磨,低温性能好,加工温度宽。该地震仪专用数据电缆作为地震资料采集传输的重要部件,主要在野外使用,工作条件恶劣,使用中损耗较大,国产化取代进口,对保障勘探生产的顺利进行着主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顺驰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顺驰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26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卷烟柜台遮阳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复合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