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中无线通讯模块的供电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700916.8 | 申请日: | 2014-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0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万洪 |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线 故障 监测 终端 无线通讯 模块 供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网线路故障监测技术,具体是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中无线通讯模块的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查排配网线路故障通常依靠人工完成,采用人工查排配网线路故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查排效率低下,易导致因停电时间过长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配网线路故障的查排效率,现今普遍在配网线路上配备有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包括故障检测终端和监控中心,故障检测终端包括传感器、单片机及射频装置,监控中心具有中央控制器,故障监测终端与监控中心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建立连接,进而可在监控中心对配网线路的故障进行远程监测。现有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应用时,无线通讯模块从待机状态转变为发射状态时,电流的快速增加会快速降低输出电压,导致电压出现低谷甚至低于无线通讯模块的最低工作电压,进而导致无线通讯模块停止工作,这就影响了监测终端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中无线通讯模块的供电电路,其应用时能保证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中无线通讯模块供电电压稳定,进而能保证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正常运行。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中无线通讯模块的供电电路,包括电池、降压开关稳压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感及电压输出线,所述降压开关稳压器设有电压输入管脚和电压输出管脚,所述电池与降压开关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构成的并联支路一端连接在电池与降压开关稳压器的电压输入管脚之间的线路上,其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两端分别连接降压开关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管脚和电压输出线,所述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并联构成的并联支路一端连接在降压开关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管脚与第一电感之间的线路上,其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一电感在制造时,设定其针对某个频率范围的信号具有较高的阻抗,其用于抑制电压输出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还具有吸收静电脉冲的能力。本发明应用时,电压输出线相对连接第一电感端的另一端连接在无线通讯模块上,降压开关稳压器在接收到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发出的触发信号后进行工作,电池输出电压依次经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构成的滤波电路滤波、降压开关稳压器稳压、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构成的滤波电路滤波、以及第一电感滤除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后输出为无线通讯模块供电。
进一步的,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中无线通讯模块的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和使能信号输入线,所述降压开关稳压器设有使能管脚,所述使能信号输入线与降压开关稳压器的使能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在降压开关稳压器的使能管脚上,其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一电阻用于使能管脚接收触发电平时,对降压开关稳压器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均采用极性电容。本发明应用时,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用于滤波,第一电容和第四电容用于吸收高频脉冲。
进一步的,配网线路故障监测终端中无线通讯模块的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降压开关稳压器设有反馈管脚,所述第二电阻两端分别与降压开关稳压器的电压输出管脚和反馈管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在降压开关稳压器的反馈管脚和第二电阻之间的线路上,其另一端接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本发明应用时,电池输出的电压经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构成的滤波电路、以及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构成的滤波电路滤波,并经过降压开关稳压器进行电压调控,如此,能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进而保证本发明对无线通讯模块供电时供电电压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L1、第一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万洪,未经刘万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09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DO电路
- 下一篇:一种固定翼无人机降落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