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煤锅炉超细粉尘捕捉、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00584.3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4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峰;李瑞云;于艳;马林林;张志芬;王永正;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三元通风除尘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8;B01D53/60;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71099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锅炉 粉尘 捕捉 脱硫 一体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烟气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燃煤锅炉超细粉尘捕捉、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冶金、电厂等企业在对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进行除尘、脱硫和脱硝处理时,均需使用除尘器、吸收塔等大型设备,才能够使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含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而烟气在各设备间流动时需多次换向,烟气流动阻力较大,在烟气处理系统中还需配备大型引风设备,因此目前锅炉烟气处理设备的自身成本、设备能耗、后期维护难度及维护成本均处于较高水平,并且现有锅炉烟气处理设备还需占用厂区内较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煤锅炉超细粉尘捕捉、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除尘段壳体,除尘段壳体一端设置进气口,进气口内安装喷淋管,喷淋管上设置雾化喷头,除尘段壳体另一端与负压通道的进气端连通,负压通道内安装负压风机,除尘段壳体内部轴向中心位置安装中轴,中轴通过轴支架与除尘段壳体连接,中轴上安装至少一个第一捕尘器和至少一个第二捕尘器,第一捕尘器和第二捕尘器相互交错设置,第一捕尘器包括第一捕尘网支架,第一捕尘网支架通过第一旋转轴承座与中轴连接,第一捕尘网支架上安装第一捕尘网,第一捕尘网支架外周设置第一叶轮,第二捕尘器包括第二叶轮,第二叶轮通过第二旋转轴承座与中轴连接,第二叶轮外周设置第二捕尘网支架,第二捕尘网支架上安装第二捕尘网,除尘段壳体侧壁外周设置外套筒,外套筒内壁与除尘段壳体外壁之间设置集水腔,除尘段壳体侧壁开设多个通孔,通孔两端分别与除尘段壳体内部和集水腔连通,除尘段壳体靠近负压风机的一端内壁周圈安装第一挡水环。所述第一捕尘网支架和第二捕尘网支架均包括内环形支撑板和外环形支撑板,内环形支撑板和外环形支撑板之间通过放射状设置的支撑杆连接,第一捕尘网或第二捕尘网安装在内环形支撑板和外环形支撑板之间,外环形支撑板周圈开设多个导流通孔,第一捕尘网支架的内环形支撑板与第一旋转轴承座连接,第二捕尘网支架的内环形支撑板与第二叶轮连接。所述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安装第一轴套,第二支架上安装第二轴套,中轴安装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内,中轴能够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轴向移动,中轴一端与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液压缸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中轴上安装凸环,第一捕尘器和第二捕尘器均安装在凸环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一捕尘器和第二捕尘器的旋转轴承座均能够沿中轴长度方向移动,相邻旋转轴承座以及旋转轴承座与第二支架之间均安装弹簧。负压通道底部设置集水槽。负压通道出气端内壁周圈安装第二挡水环。第一挡水环向除尘段壳体内部倾斜45°,除尘段壳体内边沿设置向外弯折的折边。外套筒底部设置回收管道,回收管道与再生反应池连接,再生反应池通过管道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循环池连接,循环池分别通过管道与喷淋管和脱硫剂储仓连接,循环池与喷淋管之间的管道上安装进液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三元通风除尘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泰安三元通风除尘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05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化矿焙烧制酸系统污酸的综合利用方法
- 下一篇:引擎扫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