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组红鳍东方鲀干扰素调节因子2蛋白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00412.6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8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利;孙赛红;马普;姜志强;刘洋;仇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6 | 分类号: | C07K14/46;C12N15/12;C12N15/70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组 东方 干扰素 调节 因子 蛋白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重组蛋白纯度好、得率高、适应于工业化生产的红鳍东方鲀干扰素调节因子2蛋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一种重要的近海经济鱼类,由于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红鳍东方鲀的生殖腺和肝脏等内脏中产生的河豚毒素,其高活性和高特异性的生物特征具有潜在的医药开发价值,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然而,水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细菌和病毒使鱼类的皮肤和黏膜不断受到侵袭,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鱼体后会使鱼体发生病变甚至死亡,给红鳍东方鲀的大规模养殖造成严重损失。细胞因子是脊椎动物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应答的一部分,在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s)是一类结构上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所有IRF在N端均包含一个由11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具有螺旋-转角-螺旋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 DBD),IRF通过DBD结合到特定的DNA基序上。IRF在干扰素的转录调控、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T细胞)的发育、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及抗肿瘤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红鳍东方鲀中直接提取该蛋白的操作复杂、成本高、产量少,不能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重组蛋白纯度好、得率高、适应于产业化生产的红鳍东方鲀干扰素调节因子2蛋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重组红鳍东方鲀干扰素调节因子2蛋白,其特征在于: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 所示,氨基酸序列号如SEQ ID NO:2 所示。
一种上述重组红鳍东方鲀干扰素调节因子2蛋白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
a. 提取红鳍东方鲀肾脏总RNA,并反转录进行第一链的cDNA的合成;
b. 以所得到的第一链的cDNA为模板、以具有NcoⅠ和XhoⅠ两个酶切位点的RT-PCR反应引物进行RT-PCR反应;所述RT-PCR反应引物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5’CATGCCATGGGCATGCCCGCAGAAAGAATGA 3’;
下游引物:5’CCGCTCGAGGGAGGAAGTGACATCAGAGGTC 3’;
c.电泳回收RT-PCR产物与克隆载体pMD19T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通过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选择957bp大小的条带进行回收;
d.用限制性内切酶NcoⅠ和XhoⅠ分别双酶切c步骤所回收的产物和表达载体pET-32a(+),将得到的两种目的基因片断用DNA连接酶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培养并提取重组表达质粒;
e.将所提取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内,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含有氨苄青霉素的5ml LB液体培养基过夜培养得到菌种;
f. 将所收集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经IPTG诱导后收集菌体;
g. 将菌体破碎、裂解、纯化,收集纯化液。
所述RT-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分钟后进行94℃变性30秒、57℃复性30秒、72℃延伸30秒的30个循环的扩增,72℃延伸7分钟后保存于4℃。
所述f步骤是将所收集的菌种按1:100的比例接种于Amp LB液体培养基,37℃ 200转/分摇菌2.5小时,至OD600为0.4,所摇菌液加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为0.5mM,37℃摇菌6小时,收集菌体;
所述g步骤是用磷酸盐缓冲液(PBS)重悬f步骤所得菌体,用超声波破碎细菌并将细菌裂解液12000转,4℃离心20分钟,将上清上样于层析柱,用平衡液洗涤后加入300mM的咪唑洗脱收集洗脱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004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