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99789.4 | 申请日: | 2014-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8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灿;李涛;范茂军;胡志新;何永刚;张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陈红燕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传输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对传统的光缆和电力线缆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需求。在智能检测领域,光学检测方法以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的电学检测方法,光电复合检测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光电双导传输导线作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用户接入端的重要产品,集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于一体,具有较强的优势和较广泛的应用,将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智能检测中信号传输网络的对传输线缆的方便、高效和低成本、轻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根导线实现光电信号同时传输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光电双导传输导线如公开号为101923921A的专利所公开的电力光纤复合导线,如图1所示,所述电力光纤复合导线包括多股电力传输绞线1,还包括光纤10,该光纤3与电力传输绞线1复合,沿电力传输绞线1延伸,多股电力传输绞线1形成绞合层,在绞合层内部容纳光纤10,绞合层内还设置一根或多根支撑芯材2。
但是,现有的光电双导传输导线的光纤与电力传输绞线单独设置,单纯的捆绑绞合在一起,其导线的体积与重量还是比较大,仍无法较好的满足现有智能检测中信号传输网络建设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包括:
光纤;
防污染涂覆层,所述防污染涂覆层包覆在所述光纤表面;
石墨烯导线,所述石墨烯导线对称分布在所述防污染涂覆层表面,且所述石墨烯导线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光电双导传输导线,石墨烯导线作为电信号导线直接设置在所述光纤表面,光纤与电信号导线真正成为了一根导线,而不是单纯的将光纤与电信号导线捆绑(电力传输绞线)与现有的光电双导传输导线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光电双导传输导线的更加纤细、质量更小,能够更好的满足现有智能检测中信号传输网络建设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力传输绞线,2、支撑芯材,10、光纤,101、纤芯,102、疏密度包层,11、防污染涂覆层,12、石墨烯导线,13、绝缘材料,14、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电双导传输导线,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
光纤10,所述光纤10由纤芯101和包裹在所述纤芯101周围的疏密度包层102构成,光信号通过纤芯101与疏密度包层102交界处不断进行全反射,从而不断地在光纤10中向前传递。
防污染涂覆层11,所述防污染涂覆层11包覆在所述光纤10表面,用于防止光纤10受到污染。所述防污染涂覆层11为聚酰亚胺层,所述防污染涂覆层的厚度为10μm-50μm,通过喷涂工艺喷涂到所述光纤10表面。
两条石墨烯导线12,所述两条石墨烯导线12对称分布在所述防污染涂覆层11表面,且所述石墨烯导线12之间填充有绝缘材料13。所述石墨烯导线12的厚度为1nm-100nm,通过对石墨烯材料板绞绕按压在所述防污染涂覆层11表面。电信号通过高导电介质石墨烯以正负相对形式形成导电回路传递。所述绝缘材料为聚酰亚胺,通过喷涂工艺填充在所述石墨烯导线12之间,以防止回路短接,以上所用材质均为常用典型材质,其他功能相同的材质也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97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