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9286.7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7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映锋;王文波;刘思超;司书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车间 制造 过程 实时 生成 性能 主动 感知 异常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规模的日益复杂与大型化和生产环境因素的随机多变,导致现代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呈现多源且海量的特征,然而,由于缺乏对实时多源信息有效的获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导致制造信息在获取时存在采集费时而不增值、滞后严重、易出错等现象,使得企业上层管理系统难于及时把握制造场所的实时多源制造信息,难于及时、精确感知生产异常,进而导致制造企业经常面临生产订单频变、生产计划与制造执行脱节严重、实时响应生产异常慢等问题,致使制造执行系统的整体效率低下。
随着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实时采集制造资源的状态信息逐渐变的容易。物联网技术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达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与管理,为多源制造信息的主动感知与传输,异常的快速预警及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年来,在制造过程实时生产性能的主动感知和异常诊断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香港大学制造系统及工程系George Huang教授等提出采用RFID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物料信息的跟踪和监控的体系构架;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的中国专利《嵌入式多源制造信息感知装置及方法》提出一种嵌入式多源制造信息感知装置及方法,对生产执行过程中多源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与标准化封装,实现对制造过程重要信息的主动感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采用为传统制造设备安置无线阅读器的方式以获取发生在制造设备上的员工信息等;中国专利《生产辅助监控系统及其方法》公开了一种生产辅助监控系统及方法,通过配置呼叫装置、监控装置和应答装置,使得生产线异常得到及时解决,合理配置生产辅助人员,优化生产管理。
上述研究和发明都对制造过程实时生产性能的主动感知和异常诊断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性能评估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缺乏对采集信息的进一步处理,生产管理者不能直接获取其所关心的生产性能状态及异常情况,当异常来临时,不能直接获取导致该生产异常的原因,致使生产异常处理有一定的滞后。2)生产异常的提取过程使用人工发布/处理异常信息的机制,过于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及反应速度,不能主动高效地获取制造过程的实时异常信息,致使生产异常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滞后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实用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应用物联技术于关键制造资源,形成多源制造信息的实时感知,并建立关键生产性能(如制造成本、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等)与各分散实时制造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生产过程的异常建立异常评价规则库,进而当感知到制造过程的关键生产性能时,基于决策树方法进行增值处理,以更好地辅助生产管理者及时、精确地获取生产异常信息并快速地做出最优的决策,缩短优化时间,实用性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向车间制造过程的实时生成性能主动感知与异常分析方法,其特点是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现有的物联传感技术,构建可感知其周围环境变化和自身运行状态的智能制造资源,并向上层管理系统传递制造资源的实时状态,具体包括:
步骤1.1:依据关键生产性能信息,选择要采集信息的关键制造资源,包括生产人员、关键物料和关键零部件,托盘、制造设备;
步骤1.2:为制造资源配置所需的物联传感设备,使得制造资源具有逻辑行为能力,能主动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同时,能够基于传感网向信息系统传递自身的实时运行状态和环境变化数据;
步骤1.3:依据XML的信息描述方法,构建信息描述模板,根据实时采集的制造资源动态信息种类及时更新XML信息节点的属性,实现数据的高效传递;
步骤2:对步骤1采集而来的原始离散数据进行分析,主动获取制造过程关键生产性能,具体包括:
步骤2.1:依据生产管理关心的关键生产性能和产品的加工工艺信息,对产品生产性能的组成进行建模,建立针对关键生产性能的多层次事件模型,并分析事件之间的层级、时序及逻辑约束关系;
步骤2.2:依据多层次事件模型和Petri网技术,建立与多层次事件模型相对应的分层Petri网模型;
步骤2.3:基于多层次事件模型和Petri网模型,调用当前传感器采集事件,捕获产品的关键生产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9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解释与图形用户界面的物理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智能楼宇的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