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693455.6 | 申请日: | 2014-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0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兵;曹立斌;李宏伟;肖敏;李乐;王兰英;何汶礼;曾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钟莹洁 |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地震 地质 认识 综合 建立 初始 深度 速度 模型 方法 | ||
1.一种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地震数据进行叠前预处理和动校正叠加处理,获得水平叠加剖面;并在叠前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基础上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前时间偏移速度;
B、利用所述水平叠加剖面进行地震波场分析并确定构造基本格架,利用勘探区的地面露头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对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建立沿地震测线的地震剖面浅层构造模型并恢复井旁构造;
C、结合所述构造基本格架、井旁构造、所述沿地震测线的地震剖面浅层构造模型对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断层划分和时间偏移域构造层位解释,获得时间域构造模型;
D、通过控制速度反演将所述叠前时间偏移速度转换为瞬时层速度,并利用所述瞬时层速度在所述时间域构造模型的控制下提取各构造层位的层速度,获得基于地震反演的层速度;
E、利用勘探区的钻测井资料求取井点层速度并进行区域速度分析,结合所述井点层速度、区域速度分析结果和利用勘探区的钻测井资料获取的地质信息对所述时间域构造模型进行速度填充,获得沿地震测线的层速度变化趋势;再利用勘探区平面上的多条地震测线上的沿地震测线的层速度变化趋势建立区域速度量板;
F、利用所述区域速度量板修正所述基于地震反演的层速度,获得修正后的初始沿层层速度;
G、将所述初始沿层层速度填充所述时间域构造模型,获得时间域初始层速度模型;再对所述时间域初始层速度模型进行时深转换或图偏移处理,获得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
其中,在步骤C中,先将所述沿地震测线的地震剖面浅层构造模型结合所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进行浅层层位解释,并根据所述浅层层位解释将所述井旁构造在所述沿地震测线的地震剖面浅层构造模型上进行追踪对比和加密层位解释,再结合所述构造基本格架进行断层划分和时间偏移域层位解释,获得时间域构造模型,
其中,在步骤D中,将所述瞬时层速度进行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和瞬时层速度更新,获得优化瞬时层速度,再利用所述优化瞬时层速度进行后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前时间偏移速度是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均方根速度分析获得的均方根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露头资料至少包括地层出露岩性信息、地质层位信息、倾向信息、倾角信息和钻井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测井资料至少包括地质层位信息、地层厚度信息、倾向信息、倾角信息、断层信息、浅层倾角信息和测井速度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利用勘探区的钻测井资料获取的地质信息至少包括岩性资料和区域地质认识资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地震地质认识综合建立初始深度层速度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前预处理包括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34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上变深度缆地震数据鬼波压制的方法
- 下一篇:杂波图滤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