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的除草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93132.7 | 申请日: | 2014-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1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泽伟;冷忠国;陈佛祥;张志伟;王礼文;朱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N57/20 | 分类号: | A01N57/20;A01P13/00;A01N43/4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张汉青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吡啶 草甘膦 除草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的组合物,用于防治非耕地和果园的杂草。
背景技术
化学方法除草是农业上控制杂草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一些除草剂品种大面积单独使用,已经导致很多杂草产生抗药性。同时,杂草发生时的草相复杂,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多类杂草混生,单一品种除草剂使用不能解决农田杂草,均会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缺陷和局限性。不同种类除草剂混配,具有除草谱广、提升实际效果、延缓杂草抗药性、省时省工等优点。
氨氯吡啶酸是激素类除草剂,可迅速地通过叶和根吸收与传导,主要作用于核酸代谢,并且使叶绿体结构及其他细胞器发育畸形,干扰蛋白质合成,作用于分生组织活动等,最后导致植物死亡。
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的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不同种类除草剂混配,具有除草谱广、提升实际效果、延缓杂草抗药性、省时省工优点。通过农药配方筛选,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病、虫、草害抗药性的产生,是农业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本发明人对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的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进行混配,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围对非耕地和果园的杂草有增效或相加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农田杂草产生抗药性问题及实际防治效果较差,提供一种高效、低毒、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有利于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除草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将该除草组合物用于防除农田杂草,尤其用于非耕地和果园的杂草等。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的除草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其余为农药助剂,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5~5:1,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在除草剂组合物中的总质量分数百分含量为4%~95%。
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可溶性粒剂、可溶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分散剂、安全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去离子水、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加工中常用的各种助剂,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经过简单的试验进行确定。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采用茎叶喷雾方法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农业上应用的其他使用技术。
本发明技术来源:为进一步了解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本发明人对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混配进行了配方筛选试验:
试验材料:
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田间收集种子)。
紫茎泽兰(Crofton Weed)(田间收集种子)。
试验仪器:
可控光照培养箱;POTTER精密实验室喷雾塔;电子天平(感量0.1mg);微量移液枪等。
试验方法:
先称取一定质量的纯度为95%氨氯吡啶酸原药、95%草甘膦原药,加入丙酮充分溶解后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分别配制成单剂母液,根据混配目的设置系列配比,每个配比设置5~7个浓度梯度。根据单剂杀草谱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敏感杂草种子,培养至2叶1心备用。将选择编号的杂草茎叶处理后,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室温培养20天,计算防治效果(鲜重防效或株防效),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EC50(95%置信限),再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3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植菠菜用生物农药
- 下一篇:一种大棚饲养肉猪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