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石英石板材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92684.6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麦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C04B26/18 | 分类号: | C04B26/18;C04B1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石英 石板材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人造石英石板材及其生 产工艺。
背景技术
人造石英石作为最新型的人造建材,有着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防腐 蚀、抗老化、易清洁、耐磨、材质精纯、无辐射等天然石材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天然石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的今日,人造石英石是其最好的替代品, 同时,人造石英石可采用废旧玻璃作为原料,因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了资 源再利用,这些优势让人造石英石成为建筑装饰行业的新贵,被广泛的应用到 橱柜、卫浴、办公室和大型商场的地面、墙面装饰以及家居行业。
目前,制约人造石英石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其产品品质和高的制造成本两 大因素。影响人造石英石产品重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材料配份、制造设备 和制造工艺几个方面,原材料的成份和配比,对石英石的石质、综合力学性能 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现有的人造石英石存在一些不足,耐磨性差、强度不够,易引起制品的变 形、断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人造石英石板材及其生产工 艺,具有耐磨、耐腐蚀、耐热隔热、抗冲击性高、强度好,不易变形和断裂等 优点,产品的综合性能优良,延长了人造石英石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人造石英石板材,其原料包括:石英砂、石英粉、不饱和聚酯树脂、 色浆、固化剂和偶联剂,所述石英砂为4目≤粒度≤20目。
进一步,所述石英砂55%~70%、石英粉20%-35%、不饱和聚酯树脂8~12%、 色浆0.3~0.7%,所述固化剂重量等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重量的0.8~2.0%,所述 偶联剂重量等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重量的0.5~1.5%,还加入了石墨烯,所述石 墨烯重量等于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重量的0.5~3%。
进一步,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2-乙基己酸 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和钛酸脂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石英砂包括4目<粒度≤6目、6目<粒度≤8目、8目< 粒度≤16目和16目<粒度≤20目,所述四种颗粒级配在石英粉中的重量百 分比依次为50~60%、20~30%、10~20%和5~10%。
一种人造石英石板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按照各组分的重量含量配备原料,混合后搅拌均匀;
2)将原料均匀平铺在模板上;
3)将模板送入真空振动成型压机中振荡压制成型;
4)将成型后的板材送入固化炉加热固化,固化炉内温度控制在80~110℃, 固化时间为1~2小时,使板材完全固化;
5)固化后的板材出炉脱模,堆放冷却后,即可得到人造石英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一种人造石英石板材及其生产工艺,通过石英砂的目数要求,使 人造石英石板材具有抗冲击性高、强度好,不易变形和断裂等优点,产品的综 合性能优良,延长了人造石英石的使用寿命,而且石墨烯的加入,进一步提升 了人造石英石的强度,综合性能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 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一种人造石英石板材,其原料包括:石英砂60%、石英粉30%、 不饱和聚酯树脂9.5%、色浆0.5%,固化剂重量等于不饱和聚酯树脂重量的1%, 偶联剂重量等于不饱和聚酯树脂重量的1%,还加入了石墨烯,石墨烯重量等于 不饱和聚酯树脂重量的1%。
固化剂选用过氧化环己酮和过氧化甲乙酮两种。
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和钛酸脂偶联剂两种。
石英砂包括4目<粒度≤6目、6目<粒度≤8目、8目<粒度≤16目 和16目<粒度≤20目,四种颗粒级配在石英粉中的重量百分比依次为55%、 25%、12%和8%,通过调配石英砂的粒度,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强度,不易变形 和断裂。
一种人造石英石板材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按照各组分的重量含量配备原料,混合后搅拌均匀;
2)将原料均匀平铺在模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未经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26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气化炉进气管
- 下一篇:锅炉连续排污自动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