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壳式换热器部分冷凝含顺酐气体的新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91938.2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徐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艳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F28B1/00;F28F9/06;C07D307/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壳 换热器 部分 冷凝 含顺酐 气体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工艺属于一种化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化工传热技术,特别是管壳式换热器用于部分冷凝含顺酐气体的一种新工艺。
背景技术
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世界上仅次于醋酐和苯酐的第三大酸酐。它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富马酸、琥珀酸、润滑油添加剂、农用化学品、耐热苯乙烯树脂等近百种下游精细化工有机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近年来,顺酐低压加氢制γ-丁内酯、1,4-丁二醇和顺酸加氢制四氢呋喃技术的开发成功,使顺酐成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1,4-丁二醇、四氢呋喃和γ-丁内酯的重要原料,应用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顺酐回收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水吸收法、部分冷凝法、冷凝热熔法、溶剂吸收法,部分冷凝法较其他三种方法具有能耗低、流程短等特点。因此,目前国内顺酐生产厂家主要采用部分冷凝法,其工艺流程均为顺酐气体从部冷器上部进入,经换热后由部冷器底部排出。采用此工艺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换热器列管容易堵塞,平均半个月清洗一次,严重影响生产;二是采用人工清洗方式,工作强度大;三是由于半个月清洗一次,产品损耗大,污水排放量也增加,导致其后处理的能源消耗也增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工艺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与传统流向相反的方法,即顺酐气体从换热器底部进入,由上部排出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部分冷凝含顺酐气体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140℃~160℃的顺酐气体从管壳式换热器底部进入换热器,速率为10m/s~25m/s,经过换热器后,气体冷却到55℃~65℃,从换热器上部排出。
所述的换热器的下封头采用铰链式快开连接,便于清理物料防止堵塞。
本发明,部冷器使用时间大大延长,约6个月清洗一次部冷器列管,清洗水量视需要而定,使整个生产降低了物耗、能耗,减少了废水,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是一个管壳式换热器。图中,1为气体进口,2为气体出口,3为温水进口,4为温水出口,5为清洗水进口,6为清洗水出口,7为排净口,8为换热列管,9为铰链。140℃~160℃的顺酐气体,速率为10m/s~25m/s,从部冷器低部气体进口1进入,52℃~58℃的温水从进口3进入,经过换热后,顺酐气体冷却到55℃~65℃,从气体出口2排出,恒温水升高到67℃~63℃,从出口4排出。
本工艺中,在含顺酐的热气体进入部冷器之后开始降温,当温度降至约90℃时开始进入饱和状态,部分顺酐气体被冷凝成小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顺酐液滴沿着列管内壁向下流动,但由于列管内的气体是从下往上的方向流动,在气体流速为10m/s~25m/s的范围内,管壁上的顺酐液滴存在着一个向下流动、继而又被逆向气体向上吹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附着在管壁上的高沸点固体物质被清除,最终与顺酐液滴一起从部冷器上部气体出口带出进入下一步流程,因此部冷器使用时间大大延长,约6个月清洗一次部冷器列管,清洗水量视需要而定,使整个生产降低了物耗、能耗,减少了废水,增加了经济效益。
实施例1:含顺酐2.4%的气体37.5T/h,温度150℃进入部冷器,恒温水315T/h,温度53℃进入部冷器,顺酐气体出口62℃,温水出口温度55℃,连续运转6个月情况良好,无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艳,未经徐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1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