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发动机燃油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90505.5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9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吉维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太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04 | 分类号: | C10L1/04;C10L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裴娜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燃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燃油。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燃料混合气的形成是在发动机燃烧室内进行的,柴油高压喷入燃烧室,压缩着火后进行边喷边燃烧的扩散燃烧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决定了柴油与空气的混合是不均匀的,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部缺氧或局部富氧情况,油料在高温缺氧时,易炭化形成炭烟;柴油发动机负荷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喷油量来控制的;柴油发动机混合气始终处于比较稀的状态下,也就是说,柴油机的燃烧室内始终存在富余的空气,这些富余的空气在高温作用下容易产生氮氧化物(NOx)。油料碳化、油料燃烧不完全导致CO、NOx等有害气体排放增加,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很大的降低柴油燃烧效率和发动机输出功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燃油,以解决柴油燃烧效率差、发动机输出功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柴油发动机燃油,包括基础柴油和均匀分散在基础柴油中的亚微米铜粉,所述亚微米铜粉和柴油发动机燃油的质量之比为1~3:100,所述亚微米铜粉的直径为0.1~3微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柴油发动机燃油,其通过在柴油发动机燃油中加入亚微米铜粉,亚微米铜粉的的比表面大、表面活性中心数目众多,具有良好的催化燃烧性能,可很大的提高柴油发动机燃油的燃烧效率,进而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柴油发动机燃油,包括基础柴油和均匀分散在基础柴油中的亚微米铜粉,所述亚微米铜粉和柴油发动机燃油的质量之比为1:100,所述亚微米铜粉的直径为0.1~3微米。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柴油发动机燃油,包括基础柴油和均匀分散在基础柴油中的亚微米铜粉,所述亚微米铜粉和柴油发动机燃油的质量之比为1.5:100,所述亚微米铜粉的直径为0.1~3微米。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柴油发动机燃油,包括基础柴油和均匀分散在基础柴油中的亚微米铜粉,所述亚微米铜粉和柴油发动机燃油的质量之比为3:100,所述亚微米铜粉的直径为0.1~3微米。
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的柴油发动机燃油均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1)、将亚微米铜粉加去离子水配成110~150g/L浓度的浆料,静置90~120秒后取上面的浆料,用悬液分离法和过滤筛分法分离去除亚微米铜粉中大的铜粉粒子,使粒子大小直径在0.1~3微米;
(2)、采用真空抽滤法,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分离浆料中的可溶性盐分,用50g/L浓度的氯化钡溶液检查直到无硫酸根离子为止;
(3)、将步骤(2)所得滤饼用无水乙醇打浆并真空抽滤,洗涤置换其中所含水分,使滤饼中水分含量低于1.5%;
(4)、再次将滤饼用无水乙醇打浆,控制铜粉浓度20~230g/L;
(5)、搅拌状态下,保持浆料温度低于35℃,进行亚微米铜粉的油溶性表面处理,补加操作过程中挥发的无水乙醇,保持液位,熟化时间60~90分钟;
(6)、将步骤(5)所得浆料再次真空抽滤,滤饼为油溶性铜粉;
(7)、对油溶性铜粉进行抗氧化处理;
(8)、在敞口反应罐中加入柴油发动机燃油(柴油发动机燃油可以为符合普通柴油GB 252-2011的0号柴油、5号柴油、10号柴油、-5号柴油、-10号柴油或其它牌号的柴油),再加入经步骤(7)抗氧化处理后的油溶性铜粉,用高速搅拌机搅拌分散均匀,并调整亚微米铜粉的质量分数在规定值即可。
当然在具体实施中,也可在步骤(8)直接加入步骤(6)所得的油溶性铜粉,同时在步骤(8)中加入铜粉抗氧化剂。
下表为同一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为8.2kW)使用GB 252-2011的0号柴油和按本发明方法添加了亚微米铜粉的GB 252-2011的0号柴油的发动机输出功率数据对照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使用添加了亚微米铜粉的0号柴油,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在5%,效果明显。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太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太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05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