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果品敲打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90190.4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29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杜小强;高旗;王丹;袁博;焦颖颖;林乐鹏;武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26 | 分类号: | A01D46/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果品 敲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果采收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果品拍打杆。
背景技术
果品采收是果园生产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果品采收的方法主要有人工采收、半机械化采收、机械化采收。机械化采收虽然是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果品采收,但是其价格昂贵,设备庞大,不便于在果树密集的小果园采收。半机械化采收装备有敲打式采摘机和振动式采摘机等,这些采摘机械主要是将果品与树枝分离。振动式采摘机虽然结构简单、操作便利,但是长期使用会对果树造成伤害,并且采摘率较低。
目前最灵活有效的方式是敲打式采摘,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摆动机构,带动一个敲打拍板对准一部分果实敲打,从而使果实掉落。由于果树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市场上很少有敲打式摘果机,大部分果农为了方便采用竹竿敲打,并且现有的小型果品采摘机无法根据敲打对象特性进行敲打频率和敲打幅度的调节,而大型通用收获机虽然能实现各种果树的采摘,但很难在地势复杂的山地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持式果品敲打杆,该采摘机具有采摘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特点,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控制、性能可靠且携带方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手持式果品敲打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敲打杆包括电池组件、由手持柄及可滑动地穿套在手持柄内的伸缩杆组成的杆体、设置在杆体后端的手持伸缩机构以及设置在杆体前端的前端执行机构;所述手持伸缩机构包括驱使伸缩杆与手持柄相对滑动的丝杠机构以及对丝杠机构提供动力的第一电机;所述前端执行机构包括可摆动地铰接在封闭管前端且带有拍子的摆杆、带动摆杆往复摆动的曲柄机构以及将第二电机动力传递给曲柄机构的齿轮机构。
所述丝杠机构包括固定于伸缩杆后端内腔的丝杠螺母以及与该丝杠螺母配合且一端与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丝杠螺母的轴线均与伸缩杆轴线平行。
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管固定在手持柄的后端。
所述齿轮机构包括由第二电机输出轴驱动的一对锥齿轮以及由该对锥齿轮驱动的一对圆柱齿轮;该对圆柱齿轮的轴线垂直于伸缩杆的轴线。
所述曲柄机构包括前述圆柱齿轮驱动的曲柄圆盘以及可转动地偏心定位在曲柄圆盘上的滑块;所述滑块还可滑动地套箍在摆杆的后端,以实现摆杆的往复摆动。
所述齿轮机构、曲柄机构以及第二电机均安装在封闭管内,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封闭管的后端。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位于手持柄后端电池盒内的锂电池以及按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按住开始点动按钮使第二电机电源接通,第二电机带动齿轮机构和摆动导杆机构(由曲柄机构及摆杆组成)从而带动拍子摆动,将拍子对着果实拍打即可;移动拍子位置时松开开始点动按钮,根据果实距离滑动距离调节开关,相应的伸长或缩短伸缩杆伸出手持柄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采收果品,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摘工作效率,显著降低采收者的劳动强度;而且敲打的时间和敲打杆长度的调节十分简单方便(可以通过按住开始点动按钮开始敲打,松开即停止,通过第一电机伸长或缩短伸缩杆伸出手持柄的距离从而改变敲打杆的长度),从而适应果树不同位置的采摘需要;另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比较低廉,携带方便,普通操作人员可以控制,一次充满电可连续使用一天,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整体装置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手持伸缩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前端执行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前端执行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前端执行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前端执行机构的支撑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4中齿轮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4中摆动导杆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双曲柄圆盘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90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