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滇池底泥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9998.0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7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宁平;杨月红;程杨;石磊;张怀予;于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滇池底泥 制备 吸附剂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滇池底泥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滇池现代沉积物可分为三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污染层、过渡层、未污染的湖泊沉积层,本文所指滇池底泥是针对污染层而言。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底泥营养盐污染特征明显;有机质含量高,一般在40~90g/kg范围,草海底泥有机质含量大于外海,有机质易腐化发臭污染环境,同时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底泥中微生物、病原体含量高,滇池底泥中含有各种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有害昆虫卵等,不加处理而直接施用或弃置,可能会污染食物链。
底泥是众多污染物在湖泊中迁移转化的载体、归宿和蓄积库,研究表明,湖泊底泥既是水体污染物的汇又是水体污染物的源,一方面,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废水排放等各种外源输入到湖泊的污染物,经过长期复杂的理化作用,其中一部分沉积于底泥中,导致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逐步富集,尤其是城市湖泊,会形成营养盐的内负荷,使底泥受到污染,另一方面,被水体沉积物吸附的污染物不是固定不变的,湖泊底泥通过与上覆水体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富集于其中的各类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重新释放出来,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受污染底泥成为水体污染物的源头之一。
底泥的常规处置方式有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和海洋倾倒等,其中污泥卫生填埋存在许多问题,如填埋场的选址越来越困难,填埋场容量有限;填埋法并未彻底避免环境污染,只是延缓了污染产生的时间;污泥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通过渗漏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环境;营养物质可能导致污泥霉变,污染大气环境;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甲烷气体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海洋倾倒法由于对海洋生态环境危害较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己禁止使用该方法,污泥焚烧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焚烧在有氧环境下进行,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污泥中的重金属也会随着烟尘的扩散而污染空气,从而造成二次污染;焚烧成本昂贵,是其他处理工艺的2~4倍。另外,滇池底泥中含有可回收利用的成分,如果单纯堆放而不采取任何措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如何彻底消除底泥污染隐患,实现底泥资源化利用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在公开号为CN100418621C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湿污泥炭化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将其脱水至含水率70~90%,加入浓度为20~60%的氯化锌溶液,活化4~24小时,活化后进行干化处理,使污泥含水率降为10~15%,将干化后的污泥置于高温炭化炉中,以5~40℃每分钟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700℃,同时通入水蒸汽作保护气,炭化30~60分钟。采用盐酸溶液和蒸馏水洗涤,烘干,即得炭化吸附剂。该发明在污泥未干化(含水率70~90%)的情况下活化,降低了成本,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不足是对制备的吸附剂的应用领域没有阐明,使用氯化锌做活化剂的重金属残留对成品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在公开号为CN101559354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污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首先在400~600℃下,在保护气氛中对干污泥进行第一次热解,然后在第一次污泥热解产品中加入固体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再在400~800℃的氮气气氛下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第二次热解,对第二次热解的混合物分别用水、稀酸洗涤并干燥,得到污泥吸附剂产品。该发明采用了价格低廉的碳酸氢钠作为化学活化剂,得到的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及五价砷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进行两次热解,增加了能耗。
湖泊底泥含有大量的含碳有机物,为炭化制备吸附剂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泊底泥制备吸附剂的报道很少。已有研究证明,经过热解炭化处理的城市污泥可以转化为较好的吸附材料,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湖泊底泥中的含碳有机物含量有时比污泥中的还要高,如果能有效利用,使其成为一种吸附剂来源,不仅可以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又可为重金属废水的治理提供一种较为廉价的吸附剂,即可为湖泊底泥的处理提供出路,又可变废为宝,取得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滇池底泥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实现滇池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滇池底泥脱水至含水率33~37%,进入造粒装置制成直径为2~3mm的底泥粒,用蒸馏水浸泡2~3h后并洗涤,反复洗涤3~5次,然后再放入烘箱中烘干至含水量小于等于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9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阴离子吸附剂、水处理用罐以及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四压辊环模制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