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钓竿用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6908.2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3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野田嵩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周善来;王玉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竿 用竿梢 具有 | ||
本发明在于提供柔软且难以破损的钓竿用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用竿梢(12)为纤维强化树脂制的构成,为将平均纤维直径3μm~15μm、平均纤维长度0.5mm~10mm的短纤维以3~50wt%的含量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而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钓竿顶端的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
背景技术
通常钓竿通过卷绕将强化纤维向特定方向聚拢并在其上含浸了合成树脂的即所谓的聚酯胶片而构成。为了实现轻量化这样的钓竿由管状体构成,对于竿梢,为了易于挠曲且鱼咬钩时即使大幅度挠曲也不破损,有时还可使用构成为实心状的竿梢。
例如,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通常构成为实心状的竿梢由在从基端到顶端为止连续的强化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中含浸了合成树脂即所谓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而形成,它们主要通过挤拉成形法制造。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803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48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上述公知的竿梢为从基端到顶端为止强化纤维取向的状态(连续纤维实心体),所以根据所选择的强化纤维的物质来决定延伸度。例如,在上述的碳纤维、玻璃纤维中,其延伸度相对于全长为1.5~2.7%左右,作为纤维自身基本上不延伸。因此,强化纤维的延伸度成为限制因素,从弯曲作用时的刚性高、柔软性这样的观点来看存在限度。即,为了竿梢能够感知·辨认微妙的鱼的上钩,优选尽可能柔软且强度(特别是卷入强度)高的竿梢,在上述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竿梢中,有时期望有根据对象鱼、垂钓方式等而更为柔软的竿梢。此时,认为只要通过连续纤维实心体而柔软地构成,则可将外径做细,但当为了柔软而做得过细时,加工、组装作业等变得困难。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柔软且难以破损的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纤维强化树脂制的构成的钓竿用竿梢,其特征在于,所述竿梢为将平均纤维直径3μm~15μm、平均纤维长度0.5mm~10mm的短纤维以3~50wt%的含量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而形成,所述短纤维如下分散于所述基体树脂材料,即在径向内侧各向异性状态多、在径向外周侧指向轴向长度方向的状态多。
由于上述构成的钓竿用竿梢由将短纤维(平均纤维直径3μm~15μm、平均纤维长度0.5mm~10mm的短纤维)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而形成,所以当与从基端到顶端为止强化纤维取向的连续纤维实心体进行对比时,变得柔软且易于挠曲,在易于感知微妙的鱼的上钩的同时变得易于辨认。此时,由于基体树脂材料中短纤维成为分散的状态,所以到破损(破裂)为止的位移量变大,由于即使使外径在某种程度上变粗,也可得到这样的作用效果,所以在易于加工的同时,在接合式钓竿中组装作业也可容易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柔软且难以破损等的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的整体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钓竿竿梢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3为表示竿梢所含有的强化纤维(短纤维)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沿着图2的A-A线(该位置是任意的)的横截面图。
图5为说明制造竿梢的方法的图,为表示模具的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 钓竿
12 竿梢竿杆(竿梢)
12A 锥部
20 基体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洛布莱株式会社,未经古洛布莱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6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钓鱼诱饵
- 下一篇:一种缩短单环刺螠幼虫浮游期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