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铸金属型模具的分流锥无效
申请号: | 201410686751.3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8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洲;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戴卡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01326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金属 模具 分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分体式压铸金属型模具的分流锥。
背景技术
分流锥在压铸模具中的作用:1、起分流、导向、减少冲击的作用,可使金属液体快速均匀填充,2、快速冷却冒口。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分流锥一般都是由分流锥体和分流锥尖呈一体结构构成,例如,H13钢分流锥,H13材料为现在分流锥的主流制造材料,此种材料在高温铝液的冲刷下,会极快腐蚀,模具下机过后需要重新补焊打磨,维修分流锥以保证分流锥的造型及高度。如造型及高度未维修到位,会出现分流效果不好及压不住过滤网的问题,进而导致毛坯内部质量出现如夹渣等缺陷,所以每次模具上机前,都需要对分流锥进行补焊或者修正,从而导致工作周期增长,耗费人力物力,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如果分流锥补焊或者修正不到位,出现误差时,就会降低了压铸模具的合格率,另外,分流锥尖损坏较为较为严重,则必须将分流锥整体更换,分流锥的使用寿命较低,从而提高了压铸模具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体式压铸金属型模具的分流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流锥腐蚀过快,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压铸金属型模具的分流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安装的分流锥尖和分流锥体,所述分流锥尖包括锥头和带螺纹的连接体,所述锥头尾部呈平面结构,所述锥头尾部中心处固连有连接体,所述分流锥体头部呈圆形平面结构,其中心处设有与连接体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分流锥尖通过连接体安装于分流锥体头部,所述锥头尾部平面与分流锥体头部的圆形平面结构相同。
作为优选,分流锥体包括锥体主体和固连于锥体主体尾部的连接部,所述锥体主体尾端至中部为柱形结构,所述连接部为与锥体主体在同一圆心上的柱形结构,所述锥体主体中部至头端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体呈柱形结构,所述连接体径向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孔内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锥体主体靠近锥体主体头端位置的圆柱体径向外表面沿圆周分布有若干V型槽。
作为优选,所述V型槽深0.5mm,所述相临V型槽之间相隔5mm。
作为优选,所述分流锥尖由钨合金制成,所述分流锥体由H13钢制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的压铸金属型模具的分流锥。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压铸金属方法,使用上述的模具。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结构简单,技术合理,通过将原始一体式分流锥拆分为由分流锥体和分流锥尖构成,当分流锥尖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分流锥尖,分流锥尖安装较为方便,钨合金分流锥的寿命达到3个月之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换新的分流锥尖不经过补焊或修正,克服了分流锥的反复补焊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压铸模具的合格率,并且不用连同分流锥体一起更换,减少分流锥补焊停机时间,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分流锥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分体式压铸金属型模具的分流锥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分流锥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分流锥尖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分流锥体,
11 连接部,
12 V型槽,
13 锥体主体,
14 内螺纹,
15 螺纹孔,
2 分流锥尖,
22 锥头,
21 连接体,
23 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分体式压铸金属型模具的分流锥,如图1所示,包括可拆卸安装的分流锥尖2和分流锥体1。分流锥体1和锥尖2通过螺纹连接,然后焊接一下,再打磨光滑。分流锥尖2由钨合金制成,分流锥体1由H13钢制成,提高了分流锥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戴卡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戴卡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6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