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模板拉杆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6119.9 | 申请日: | 2015-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亮 |
主分类号: | E04G17/075 | 分类号: | E04G17/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模板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模板中的拉杆。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比重日益增大,人工费用不断增长,传统的木模板强度低,可周转次数少,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人力资源;钢模板则重量大,脱模难,施工需要机械设备协助,铝合金建筑模板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板,它具有重量轻,周转次数多,多次周转成本低等优点。铝合金模板通常包括水平系统、边框系统、支撑柱、支撑龙骨、建筑模板等组成,建筑模板通常用于浇筑墙体、楼面,通常是两面建筑模板配套使用,除了通过边框系统固定两面建筑模板外,还需在两建筑模板的内部位置设置拉杆,进一步加固两建筑模板,以防止混凝土涨开变形,混凝土固化后,需取出拉杆,为了方便拉杆取出,传统的做法是在拉杆上套设塑料管,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建筑模板系统通常用于大型楼面的建设,其所需要的拉杆很多,这就造成了塑料管的大量浪费,且套管工作繁琐,增大成本。因为要补洞口,如果是以前的水泥与塑料管接触可能接触面不好这样的话可能导致凹凸不平或者漏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拉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建筑模板拉杆,包括设置在两个建筑模板之间的拉杆主体,所述拉杆主体包括杆体及分别设置在杆体两端的连接部,所述杆体横截面为圆形,且该杆体两端的截面的直径不相等,使得杆体形成一带一定斜度角的圆锥形结构。
所述斜度角设置为0.2°-1°。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建筑模板上的安装孔对应的连接孔位。
所述连接部为一扁平结构,以贴合建筑模板的侧面。
所述杆体表面设置有润滑油层或脱模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建筑模板拉杆,包括设置在两个建筑模板之间的拉杆主体,所述拉杆主体包括杆体及分别设置在杆体两端的连接部,所述杆体横截面为圆形,且该杆体两端的截面的直径不相等,杆体形成类似与模具中拔模设计的带一定斜度角的圆锥形结构,当混凝土固化后,从杆体直径较小的一端向直径较大的一端敲打,即可取出拉杆主体,取出非常的方便,且无需套设塑料管,节省大量的塑料管,并简化了拉杆的安装工序,大大的降低了成本,且拉杆与墙体的接触面平整,修补时密封的效果好,不易出现漏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图1、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应用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建筑模板拉杆,包括设置在两个建筑模板之间的拉杆主体1,所述拉杆主体1包括杆体20及分别设置在杆体20两端的连接部21、22,所述杆体20横截面为圆形,且该杆体20两端的截面的直径d1、d2不相等,使得杆体20形成类似与模具中拔模设计的一带一定斜度角的圆锥形结构,当混凝土固化后,从杆体20直径较小的一端向直径较大的一端敲打,即可取出拉杆主体1,取出非常的方便,且无需套设塑料管,节省大量的塑料管,并简化了拉杆的安装工序,大大的降低了成本,且拉杆与墙体的接触面平整,修补时密封的效果好,不易出现漏水。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斜度角设置为0.2°-1°,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斜度角设置为0.5°,保证拉杆的机构强度,且不影响拉杆的取出,并且为后续的拉杆孔混凝土填充带来便利。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部21、22为一扁平结构,以贴合建筑模板的侧面,所述连接部21、22上设置有与建筑模板上的安装孔对应的连接孔位,以方便拉杆与建筑模板的组装。
在本发明中,为进一步方便拉杆的取出,还可在杆体20表面刷上一层润滑油,形成润滑油层,此外,还可在杆体20表面喷涂脱模剂,同样能够达到方便拉杆的取出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亮,未经林德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61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互锁侧锁防盗锁
- 下一篇:一种不干胶复层模具及使用该模具现制饰面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