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夏眠期刺参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5163.8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5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华;杨建敏;任利华;王卫军;刘相全;韦秀梅;李根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陈慧珍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夏眠 刺参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夏眠刺参品系的培育方法,属海水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刺参为典型的温带种类,分布于北纬35度到北纬44度的广大西北太平洋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近海,是我国北方海水养殖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刺参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被誉为参中之冠,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刺参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海参产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内产值、利润最高的产业之一,目前年产值高达200亿元,是我国海水养殖单品种产值最高的种类。
温度是影响刺参生长、繁殖的重要因子,温度波动对刺参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水温不仅影响刺参的摄食、代谢和生殖发育,并且当温度过高刺参会进入停止摄食、活动减少的夏眠状态。刺参夏眠期间消化道退化,体重也减轻,因此这一生态习性的存在明显延缓了刺参的生长速度,延长了养殖周期,给人工养殖造成了很大时间和收益损失。
有关刺参的研究,国内外报道主要集中在养殖技术和人工繁殖方面,随着产业规模的增长,种质的瓶颈问题的凸显,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开展了刺参种质方面的相关研究。国内辽宁和山东分别针对刺参的育种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在刺参的新品种培育领域,目前仅有辽宁省培育的一个品种“水院1号”,系2000年常亚青等利用引进的俄罗斯远东日本海海域刺参与中国大连本地刺参进行的杂交品种。该成果表明杂交刺参在生长率、成活以及品质上均显示了较大的优势。速生抗病耐高温刺参良种培育工作是目前刺参新品系培育主要方向,也是目前刺参养殖及研究领域一直致力但尚未解决的问题。从缩短刺参夏眠时间角度进行刺参新品系的培育,是解决夏季刺参高温夏眠问题的创新思路。
刘永宏等采用海区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体质量刺参的夏眠,认为体质量在25g以下的刺参并不夏眠,而25-85g,86-160g和160g以上的刺参的夏眠临界温度分别是24.1℃、22.9℃和21.8℃。申请人在经过长期的养殖实践中观察到:体质量在25g以下的刺参也会夏眠,并非像刘永宏等的结论,而其25g以上刺参的夏眠临界温度具有参考意义。
如何缩短刺参夏眠时间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自然养殖环境中刺参进入夏眠时间不一致,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利用刺参个体对温度适应的差异,培育短夏眠期刺参品系,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夏眠期刺参品系的培育方法,适用于刺参育种和苗种培育,提高刺参进入夏眠温度,缩短刺参夏眠时间,延长生长周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种短夏眠期刺参品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大连、烟台、青岛三个地理群体刺参,选取个体体重150g以上、健康野生刺参各100头作为亲本,雌雄比例1:1。
2)亲参繁育,通过控制每头亲参的排精/卵时间来控制不同地理群体和雌雄对子代贡献率;
3)繁育子代室内培育至次年5月至大规格苗种,置室外养殖池塘养殖至次年7月,正常养殖条件下子代平均体重可达到15g左右,当池塘水温略高于夏眠临界温度时,潜水挑选未入夏眠即仍有蠕动和摄食排便活动的个体单独池塘养殖;原养殖池塘水温继续升高,剩余子代刺参进入夏眠,高温季过后,当原池塘水温降温至略高于夏眠临界温度时,挑选先苏醒即开始活动并摄食的刺参个体,放入前述单独池塘进行养殖,两种方式之和的选留率为1%-5%。
4)选留的刺参群体继续养殖,第三年7月,正常养殖条件下子代选留群体刺参个体平均体重>60g,选留群体继续二次选择,当池塘水温升温至略高于夏眠临界温度时,挑选未入夏眠的刺参个体单独池塘养殖;原养殖池塘水温继续升高,剩余子代刺参进入夏眠,高温季过后,当原池塘水温降温至略高于夏眠临界温度时,挑选先苏醒的刺参个体,放入前述单独池塘进行养殖,两种方式之和的二次选留率5%-10%;
5)第四年选留刺参繁育,控制雌雄对子代贡献率。重复步骤2)-4);
6)连续选留繁育三代以上,到获得具有典型短夏眠期性状的刺参新品系。
还可以以养殖的刺参替代步骤1)所述的健康野生刺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5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罗拉牵伸自捻纺纱装置
- 下一篇:倍捻机筒子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