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厢内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3354.0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8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渥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方志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吸收由乘员的膝盖等对仪表板和中控台之间的连接部施加的冲击的车厢内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保护乘员的腿部,采用了膝垫、膝部安全气囊、树脂构造体、其他的追加部件。此外,为了保护乘员的头部,需要与处于仪表板内部的转向装置支承件直接连结的支承部件。为了保护腿部、头部,仪表板内部的容积变得有必要,收纳容量会变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7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204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采用上述以往技术,需要追加部件,无法充分确保仪表板内部的容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追加部件,能够充分确保仪表板内部的容积的车厢内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是一种车厢内构造,其特征在于,箱状收纳构造位于仪表板和中控台之间,由内侧壁面和外侧壁面构成该箱状收纳构造的侧部壁面,在该侧部壁面的上部侧的内侧壁面和外侧壁面之间形成有加强构造。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车厢内构造,其特征在于,箱状收纳构造位于仪表板和中控台之间,由内侧壁面和外侧壁面构成该箱状收纳构造的侧部壁面,在该侧部壁面的下部侧形成有空洞部。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箱状收纳构造的顶端侧上表面形成有筒形的凸形状部,该筒形的凸形状部被安装在上述仪表板内的车载设备主体或者安装用构件上,在该凸形状部上设有变形容易部。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凸形状部形成为在上端附近其直径变小,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狭缝。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起到以下的效果。
由于箱状收纳构造位于仪表板和中控台之间,因此,能够谋求扩大收纳量。
由于在箱状收纳构造的侧部壁面的上部侧的内侧壁面和外侧壁面之间形成有加强构造,因此,能够提高侧部壁面的上部侧的刚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与膝盖所处部位相当的位置的能量。
由于由内侧壁面和外侧壁面构成箱状收纳构造的侧部壁面,在该侧部壁面的下部侧形成有空洞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与小腿所处部位相当的位置的能量。
由于在箱状收纳构造的顶端侧上表面设有被安装在上述仪表板内的车载设备主体或者安装用构件上的筒形的凸形状部,在该凸形状部上设有变形容易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
由于设于箱状收纳构造的顶端侧上表面的凸形状部形成为在上端附近其直径变小,并且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狭缝,因此,针对过大的负荷在狭缝处断裂,能够吸收冲击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仪表板和中控台之间的连接部的车厢内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X-X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Y-Y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1的Z-Z线的剖面图。
图6是从车身前方侧观察图1中的箱主体所得到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仪表板;1b、侧壁面;2、中控台;3、箱状收纳构造;3A、侧部壁面;3A1、内侧壁面;3A2、外侧壁面;3B、加强构造;3C、空洞部;4、箱主体;4a、开口部;41、侧壁面;42、加强部;43、突出部;44、顶端上表面;45、螺孔;46、狭缝;4b、上表面安装部;5、音响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所示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图3中,附图标记1是仪表板,附图标记2是中控台,附图标记3是设于仪表板1和中控台2之间的箱状收纳构造。该箱状收纳构造3是通过在仪表板1的下端部1a和中控台2相互之间组装在上表面形成有收纳用空间部4a的箱主体4而构成的,该箱主体4的上表面安装部4b组装并固定在设于仪表板1的正面中央部的车身装备品,在图示例中是组装并固定在音响设备5的下表面侧5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33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