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池系统公共管道耐腐蚀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83096.6 | 申请日: | 2014-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2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树成;邵志刚;俞红梅;韦世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5D5/00 | 分类号: | B05D5/00;B05D3/02;C23G1/02;C23G1/1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聚合物 电解质 水电 系统 公共 管道 腐蚀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固态聚合 物电解质水电解池系统公共管道耐腐蚀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纯度高、效率高等优 点,发展潜力巨大,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碱性电解技术。由于高压电解池无需使 用氢气、氧气压缩机,使得水电解池能耗显著降低,所以中高压电解池正成为 开发的热点。在水电解系统中,除了SPE水电解池以外,其他各组件也对提高 整个系统效率及寿命的至关重要。一般的中高压SPE电解池系统多采用金属管 道及组件承受压力,如不锈钢、铜、钛等材料,但是金属管道及组件会因腐蚀 产生金属离子,如Fe、Ni、Cu等,而SPE水电解池的关键组件之一膜电极多采 用质子交换膜作电解质,其极易被金属离子污染。结果导致膜电阻增加,膜电 极性能衰减,从而降低了电解池的工作效率,甚至工作寿命。
所以对SPE水电解系统的公共管道进行耐腐蚀处理,能够降低金属组件的 暴露在水中的机会,对延长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的寿命具有重要 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池系统公共管 道耐腐蚀处理方法,主要是对SPE水电解池系统的公共管道,包括金属管、金 属管件、气水分离罐等导水的组件进行有机涂层处理,减少水和金属的直接接 触,降低金属腐蚀产生金属离子对电极的污染,延长了系统核心组件SPE水电 解池的寿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系统公共管道的金属组件内表面进行 预处理,再于内表面涂覆有机涂层,经过塑化或固化后,得到耐腐蚀涂层。
所述的预处理步骤为:
(a)碱洗:用0.1~5MNaOH水溶液或KOH水溶液,于10~99℃温度下,处理 金属组件内表面0.01~5h;
(b)酸洗:再用0.001~10M的酸溶液,于10~90℃温度下,处理碱洗后的 金属组件内表面0.01~5h;
(c)水洗:最后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清洗金属组件内表面0.01~10h,重复 1-5遍;
(d)干燥:在温度80~120℃干燥。
步骤(b)中所述的酸溶液为H2SO4水溶液、HCl水溶液、HF水溶液或HNO3水溶液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耐腐蚀涂层的涂覆方法为:采用刷涂、喷涂或浸润的方式将耐腐蚀涂 层涂覆到金属组件内表面, 于80℃~350℃下固化或塑化,重复1~5遍;
或者,采用刷涂、喷涂或浸润的方式将耐腐蚀涂层涂覆到金属组件内表面, 于80~120℃烘干,再在温度100~350℃固化或塑化,重复1~5遍。
所述的耐腐蚀涂层为0.5μm-200μm厚度的均匀涂层材料,涂层材料为溶 液、粉末;其中,溶液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砜、尼龙的一种或二种以 上;粉末为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酯、酚醛树 脂、脲醛树脂、糠醛树脂、环氧树脂或聚氨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涂层材料为浓度为0.1~10M的溶液时,采用的涂覆方法为刷涂或浸润;涂 层材料为粉末时,采用的涂覆方法为喷涂。
涂层材料为粉末时,涂覆方法可以为空气喷涂、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 低压力雾化喷涂、热喷涂、多组喷涂。
所述的金属组件为金属管、金属管件、氢侧气水分离器、氧侧气水分离器、 离子交换树脂罐、水泵泵头、各种传感器接头、电解池端板氢气孔道、水孔道 或氧气孔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金属管为不锈钢管、钛管或钛合金管;金属管件为承插式管件、 螺纹管件、法兰管件、焊接管件、弯头、直通管、三通管、四通管、异径管、 封头或法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耐蚀性好。该方法制备的涂层均匀、致密,有效防止了金属的腐蚀。
2.涂层牢固。在一定温度下,可以长期经受水流的冲刷。
3.工艺简单。本发明采用刷子涂、喷枪喷涂或有机溶液浸润的方式制备涂 层,工艺比较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3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层复合筛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加热元件及其应用加热元件的电动热熔打胶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