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创面修复的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2602.X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4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魏坤;梁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18 | 分类号: | A61K38/18;A61K9/16;A61K47/04;A61K47/34;A61P17/02;A61P7/04;A61K33/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创面 修复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创伤药物的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创面修复的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外表形象也越来越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皮肤会难免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创伤。创伤后皮肤渗透出的体液要及时清理,否则会引发炎症等,使得皮肤创伤部位的组织修复受阻。
高比表面的SiO2内部具有孔洞结构,能够充分吸收体液,将其与PLGA和磷酸钙盐结合制成微球,可以发挥多方面的效果。PLGA作为支架材料广泛用于骨组织修复工程,通过对PLGA的一些改性,使得其在骨组织修复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微球中,PLGA同样发挥支架作用,其将高比表面的SiO2和磷酸钙盐结合在一起,既能使高比表面的SiO2起到吸收体液的作用,又能发挥磷酸钙盐中钙离子的止血效果。具有孔洞的微球则增大了微球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更能发挥上述两作用。但传统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孔微球存在孔道较大,比表面积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用于创面修复的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铵溶液,让其作为致孔剂来使得微球中产生极小的孔道,孔道的大小与传统方法在制得同等粒径大小的多孔微球相比,形成的孔道小很多,可以增加微球的比表面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用于创面修复的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LGA溶于二氯甲烷中,得到溶液a;
(2)将高比面积SiO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磷酸三钙和碳酸氢铵溶液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a中,进行搅拌,使溶液中各物质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液;
(3)将(2)混合液体加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进行搅拌;
(4)用去离子水冲洗微球,然后进行冻干,得到一种可用于创面修复的复合微球。
上述方法中,在步骤(1)中,所述PLGA加入量为0.5~1.5g,二氯甲烷为4.5~5.5ml。
上述方法中,在步骤(2)中,高比面积SiO2和磷酸三钙的加入量均为0.1~0.15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为15~25μg,碳酸氢铵溶液浓度为1~1.5mg/ml、体积为1~1.5ml,搅拌速率为2000~2500r/min,搅拌时间为5~7min。
上述方法中,在步骤(3)中,所述聚乙烯醇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5%、体积为500~550ml,搅拌速率为450~550r/min、时间为6~12h。
上述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冻干的时间为48~72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微球中加入高比面积SiO2,能够充分吸收受伤处的体液。
2)微球中复合磷酸三钙,可发挥钙离子的止血效果。
3)微球制备时加入碳酸氢铵,产生孔隙,可增大微球与皮肤的接触面积。
4)微球中高比面积SiO2和孔隙为修复皮肤的药物增加了附着位点,提高了修复皮肤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未添加碳酸氢铵的复合微球的SEM扫描图像。
图2为实施例1中未添加碳酸氢铵的复合微球的局部SEM扫描图像。
图3为实施例2添加碳酸氢铵的复合微球的SEM扫描图像。
图4为实施例2添加碳酸氢铵的复合微球的局部SEM扫描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具体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
实施例1
(1)将1gPLGA溶解于5ml二氯甲烷中。
(2)待PLGA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0.1g高比面积SiO2和0.15g磷酸三钙,在2000r/min下搅拌5min。
(3)上述溶液加入到500ml,1%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室温以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10h。
(4)停止搅拌,用去离子水冲洗10次。
(5)将冲洗后的微球进行冻干,冻干时间为48h,得到磷酸钙盐/PLGA/高比面积SiO2微球。
实施例2
(1)将1gPLGA溶解于5ml二氯甲烷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2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