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并列运行时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82350.0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5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辉;王峥;于光耀;康宁;杜明;肖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并列 运行 配电网 最大 供电 能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系统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并列运行时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变电站主变的运行方式分为并列运行与分列运行两种。相对于分列运行方式,并列运行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完全均衡主变负载,继而提高供电能力。在城市电网负荷不断增长、新建变电站址与通道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并列运行可以基于现有配电网结构较大幅度提高供电能力。目前国内110kV、66kV、35kV变电站由于短路电流容量、变压器循环电流控制等问题,大多仍采用分列运行,而国外一些水平较高的城市电网,例如新加坡与巴黎电网,则广泛采用并列运行方式,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预见,随着配电网负荷水平持续增长以及电网运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配电网主变存在并列方式运行的可能。
最大供电能力(Total Supply Capability,TSC)是指一定供电区域内配电网满足N–1准则条件下,考虑到网络实际运行情况下的最大的负荷供应能力。供电能力的计算主要包括模型法与解析法两种,但均只涉及分列运行电网的场景。运行经验告诉我们,合理的增加并列运行的变电站,可以使得现有电网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供电能力,但是对于供电能力提升的具体空间尚未有量化的计算工具。由于并列运行下负荷的转移方式、故障恢复路径的选择等条件均发生变化,原有供电能力计算方法不再适用,需研究新的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配电网变电站并列运行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均衡主变负载,继而提高供电能力。在城市电网负荷不断增长、新建变电站址与通道资源紧张的背景下,随着电网运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配电网主变存在并列方式运行的可能。现有供电能力的计算主要包括模型法与解析法两种,但均只涉及分列运行电网的场景,对于并列运行时供电能力尚未有量化的计算工具。由于并列运行下负荷的转移方式、故障恢复路径的选择等条件均发生变化,原有供电能力计算方法不再适用,有必要研究新的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并列运行时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供电能力的计算主要包括模型法与解析法两种,均只涉及分列运行电网的场景,不能对并列运行时供电能力量化,不能适应现有并列运行下计算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电站并列运行时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该变电站并列运行时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通过对供电能力模型的数学推导,得出并列情况下供电能力的计算方法;并列运行时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并列运行的主变联络关系矩阵;
步骤二,考虑短时过载系数,建立并列运行主变容量修正矩阵;
步骤三,考虑并列运行新增联络路径,建立联络极限容量矩阵;
步骤四,计算主变负载率矩阵;
步骤五,计算并列运行时的最大供电能力。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联络关系矩阵的建立方法具体包括:
在配电网中,区域内共有n座变电站,对应的各座变电站的主变台数分别为N1,N2,…,Nn;;对第i座站第j号主变编号为并将标记为NiΣ,取NΣ=N1+N2+...Nn,表示区域的主变总台数,R1表示第i号主变容量,定义分列运行时主变联络关系矩阵L,矩阵元素Li,j表示第i台主变与第j台主变的联络关系,i=1,2,…,NΣ;j=1,2,…,N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2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