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82338.X | 申请日: | 2014-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0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钢;胡来平;王智博;李晶;刘昭;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引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换热器中的换热管在组装时,换热管需要穿过折流板和管板的管孔,由于换热管因重力会产生弯曲,而折流板和管板的管孔会因为打孔时产生的偏差,使得换热管不能顺利穿过折流板和管板的管孔。
当换热器需要穿入的换热管很多时,以上因素导致的工作难度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解决了换热管穿过管板和折流板时,很容易因为换热管直径与管板和折流板管孔的误差,以及换热管在穿管的过程中也会由于重力作用下倾增加穿管的难度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管束导向装置具体如下:
一种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包括头部和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顶端为圆弧锥状结构,所述尾部包括定位部和连接部,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设置有开槽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穿过定位部与头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撑开定位部的开槽部,确保开槽部卡紧固定于换热管内壁。
其中,所述连接部为锥形螺栓,锥形螺栓的一端穿过定位部与头部螺纹嵌合连接,锥形螺栓另一端的锥面撑定位部的开槽部,确保开槽部卡紧固定于换热管内。
优选的,所述头部的顶端为30°圆锥面。
更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头部设置有头部夹持面,所述尾部设置有尾部夹持面。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使得换热管很容易找到进入管孔的位置,穿过管孔,大大节约了穿管时间。即使在换热管组装时,由于重力作用,换热管产生了微微的弯曲,折流板和管板的管孔位置有了公差范围内的变化,该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依然能够迅速的将换热管导向通过管孔,完成换热器的组装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
图2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的头部;
图3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的定位部;
图4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的连接部。
其中:201、头部;202定位部;203连接部;204尾部;301开槽部;401螺纹连接部;402锥尾部;501、头部夹持面;502、尾部夹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的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保护的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包括头部201、尾部204。该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利用头部201顶端30°圆锥面进行导向。穿管之前,将尾部204插入换热管一端并与换热管固定;穿管时,换热管在该引导装置头部201顶端30°锥面的导向下,通过管板和折流板,即使换热管与管孔的位置因为各种无法克服的原因有一定的偏差,也能在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的导向下,顺利穿过管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的尾部204包括定位部202和连接部203,且在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的定位部202一端设置有开槽部301,当作为连接部的203为锥面螺栓时,锥面螺栓的螺纹连接部401处设置有外螺纹,相应的头部201的中心位置也设置有内螺纹,其与锥面螺栓螺纹连接部401的外螺纹相嵌合。锥面螺栓的锥尾部402处为锥面形状,当拧紧锥面螺栓时,利用锥尾部402处的锥面撑开换热管引导装置定位部202的开槽部301,撑开的开槽部301卡紧于换热管的内壁,从而使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固定于换热管管口的一端。
本发明的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采用头部201、定位部202、定位部一端的开槽部301以及连接部203的锥面螺栓结构,使得其能牢牢地固定在换热管管口的一端,当换热管组装到位后,松开螺栓,就可取下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有效解决了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在换热管穿管过程中会脱落,难以取出的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的又一优选方式,所述换热管穿管引导装置的头部设置有头部夹持面501和尾部夹持面502。该头部夹持面501和尾部夹持面502为平米。其设置方便了螺栓的拧紧和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23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