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荧光染料修饰的纳米颗粒显现潜指纹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681366.X 申请日: 2014-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4337522A 公开(公告)日: 2015-02-11
发明(设计)人: 张丽梅;张冬冬;张忠良;吕新华;周宇龙;周殷玄;邵一峰;孙年峰;李朋;姜雨彤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主分类号: A61B5/117 分类号: A61B5/117
代理公司: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代理人: 王伟锋;刘铁生
地址: 110035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采用 荧光 染料 修饰 纳米 颗粒 显现 指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安刑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有机荧光染料化学修饰的纳米颗粒制备试剂显现潜在指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指纹,由于遗传物质、皮肤组织结构、病理和外伤影响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指纹纹线具有特定性、多样性和稳定性,能够通过对指纹纹线的分析、识别、鉴定达到对人员身份进行鉴别和认定。指纹显现技术,主要是通过选择相应的方法(光照法、溶液法、粉末法、熏显法等)使光线或用显现指纹的物质与指印中的物质(汗液、油质、血液、污物等)发生结合反应,使潜在指纹呈油质、血液污物等)发生结合反应,使潜在指纹呈有色指纹显现出来的技术。

1877年,法国医生Aubert在研究皮肤病和腺体分泌过程中,采用硝酸银作为溶液,使得汗液指纹得以显现,开创了指纹显现的历史。当今,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现场的指纹提取和鉴定是刑侦的重要手段。其中可见指纹、潜指纹以及可塑指纹是最常见的三类现场指纹,而潜指纹是较重要的一种,采用简便可靠的手段获得潜指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识别潜指纹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物理显现法、化学显现法以及物理化学显现法。物理显现法中的粉末显现法,操作简便,成本比较低廉,使用范围较广,效果很好,但是该方法对时长有一定的要求,容易对指纹纹道造成破坏,并且粉末飘散在空气中,形成粉尘,对工作人员伤害较大;另一种物理显现法,即真空金属沉积法,该方法由于成本较高,操作麻烦,并未普及。物理化学显现法,包括多金属沉淀法,硝酸银法,碘熏法和“502”胶熏法显法等,该方法在显现效果、时长以及对人体的伤害等方面存在不足。化学显现法也包括很多内容,但也存在着不足。因此,科研人员在指纹显现方面又做了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纳米科技的发展为纳米材料应用于潜在指印的显现指明了良好的发展方向。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宏观材料不具有的特殊且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性、磁性、荧光性等),因而不仅能与遗留在客体上的指印中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等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结合而标记在指纹上,还具有受光激发而产生荧光的性质,通过紫外光等光源照射激发纳米颗粒产生荧光,利用检测标记在指印上的纳米材料所发出的荧光成像而清晰反映指纹特征。

但是在纳米颗粒显现指纹的实战工作中,一方面由于指纹承载客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单纯依靠纳米颗粒本身的颜色,无法实现指纹显现的高对比度显现;另一方面纳米颗粒荧光显现指纹时,需要特定波段的激光光源的激发,才能得到纳米颗粒的荧光发射。这些局限性使得纳米颗粒用于潜在指纹显现的实战应用性大打折扣。因此,研究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宽波段或常见光波段激发的荧光指纹显现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专利201410078720.X提出了一种多金属沉积技术显现潜指纹的方法,选择性地在指纹脊线区域先后沉积银和铜粒子使其呈现灰黑色,而谷线区没有变化,从而将指纹显现出来。但该方法存在操作比较繁琐,指纹显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专利200910066494.2公开了一种ZnS、ZnO及其功能化纳米颗粒用于不同表面潜在指纹显现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客体表面,分别将不同的粉末刷印在潜指纹表面,从而实现潜指纹的显现。该方法制备功能化颗粒同样较繁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针对不同的客体表面进行判别。

专利201310364617.7以牛血清蛋白作为保护剂,金纳米簇为荧光试剂,可以对潜指纹进行高灵敏地显现,该方法中指纹显现的较清晰,而且稳定性也较高,但原材料收到限制,且操作过程要求也较高。

综上所述,现有潜指纹的显现方法很多,但都存在着不足,不能有效克服潜在指纹显现中遇到的诸如承受客体背景反光的干扰、粉末显现的灵敏性弱、结合性差以及应用范围限制等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克服潜在指纹显现中遇到的诸如承受客体背景反光的干扰、粉末显现的灵敏性弱、结合性差以及应用范围限制等技术难点的方法。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潜在指纹显现液,由有机荧光染料修饰的纳米颗粒制备得到,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2-5g的纳米颗粒粉末和0.1-1g有机荧光染料配制成混合液;

(2)加入0.2-2ml的表面活性剂或表面功能化试剂和100-200ml极性溶剂;

(3)在20-60℃和200-1000转/分钟的搅拌转数下反应2-4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未经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1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