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80301.3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5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通;于文超;赵南南;张子豪;王娇;武长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荣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体 黑色素 含量 牡蛎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乌”牡蛎)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黑色素是一种生物多聚体,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中。随着对天然黑色素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黑色素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力、保护光照损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血管功能等,高黑色素含量的天然食品已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有学者报道过不同外套膜色长牡蛎的选育,而对于左右壳都是黑色的牡蛎的选育没有报道,并且对于不同外套膜色长牡蛎的选育是通过肉眼观察外套膜颜色而进行的,没有报道贝壳颜色与外套膜颜色之间内在的相关性,这种方法需要撬开贝壳,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费事费力、选育成本高、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速牡蛎的育种进程、提高牡蛎育种精确性、提高牡蛎的利用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准确快速的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观察挑选左右壳均为黑色的长牡蛎,测量牡蛎左右壳的表面积以及黑色壳部分的表面积,选出黑色壳的面积占总壳面积的比例为90%以上的长牡蛎;
(2) 然后采用ND-2 NCS明度尺测量上述牡蛎壳色的明度值,选取明度值V<0.20的长牡蛎;
(3)将黑色表面积比例为90%以上和壳色明度V<0.20的长牡蛎留作种贝,进行正常的育苗操作。
本发明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长牡蛎壳中黑色素的含量与其软体部中黑色素的含量有很大的相关性,壳色是评估牡蛎软体黑色素含量的间接指标。采用以壳色来判断软体部黑色素含量的方法,不但可以高效地选择出符合育种要求的“乌”牡蛎个体,加速了牡蛎的育种进程,也可以提高牡蛎的利用价值和养殖经济效益。这种新的指标不仅可以用在长牡蛎选育上,也可以尝试用在其他的海洋经济贝类动物育种上,将加快特种贝类的育种进展。本选育方法无需开壳从而可避免亲本浪费且省时省力,另外,使用黑色壳的面积占总壳面积的比例为90%以上和贝壳颜色明度值V<0.20的指标,可使得选育过程标准化,从而提高选育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ND-2 NCS国际通用明度尺扫描件示意图;黑色方框内是牡蛎壳色选择的明度临界值;
图2为长牡蛎壳与软体部中黑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示意图,其中,黑色方块表示30组牡蛎壳与软体部中黑色素含量的配对数据,R2指相关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通过外壳颜色选择软体部含有大量黑色素长牡蛎的选育方法,以及方法有效性的证明方案,它包括以下步骤:
1.1选育方法:
(1)观察挑选左右壳均为黑色的牡蛎,测量牡蛎左右壳的表面积以及黑色壳部分的表面积,选出黑色壳的面积占总壳面积的比例为90%以上的牡蛎。
(2) 采用ND-2 NCS明度尺(lightness meter)测量牡蛎壳色的明度值,选取明度值V<0.20的牡蛎。(注:ND-2 NCS明度尺是由瑞典出版的国际标准色卡,清楚表现由白色到黑色共18个标准明度级,即物体颜色越黑明度越低,越白明度越高,能有效的表现出物体黑色的程度,请见图1)。
(3)将黑色表面积比例和壳色明度均符合要求的长牡蛎留作种贝,进行正常的育苗操作。
1.2 方法有效性的证明:
(1)将选取的牡蛎进行壳中黑色素的提取。
(2)将选取的牡蛎进行软体部中黑色素的提取。
(3)将壳中黑色素含量与软体部中黑色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具体方法有效性的证明实验例如下:
1.实验材料:
长牡蛎:本实验所用活的长牡蛎,购买于烟台市环海路农贸市场,平均体重100g,总数30只。
1.1仪器设备:
循环水真空泵、电子密度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水浴锅、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索氏提取器一套、研钵、烧杯、三角烧瓶、玻璃棒;
1.2实验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东大学,未经鲁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80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霉病的钛铜硫防治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鳗鱼工厂化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