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丁烯异构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76359.0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5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霞;任行涛;齐海英;栗同林;刘艳惠;杨光;裴庆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9/85 | 分类号: | B01J29/85;C07C11/09;C07C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烽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烯 异构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异构化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丁烯异构化催化剂及 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来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 叔丁醇、丁基橡胶、聚异丁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叔丁基硫醇等多种有机化工产 品。近年来,由于异丁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用来生产环境友好型汽油添 加剂MTBE的需求量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增长,而传统的石油催化裂解工艺得到的 异丁烯产量远不能满足工业需求,因此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异丁烯生产新技术的研 究开发工作。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研制的正丁烯异构化催化剂主要为添加卤 化物和硅氧化物得到的酸性氧化铝催化剂。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大 石油公司纷纷研制沸石型分子筛或非沸石型分子筛作为正丁烯骨架异构化催化 剂。所用的催化材料有磷酸硅铝(SAPO)类分子筛,ZSM-5、ZSM-22、ZSM-23、 ZSM-35分子筛,丝光沸石、β-沸石等。这些分子筛催化剂反应温度低(300-400℃), 催化剂结焦、失活缓慢,稳定性较好,异丁烯的选择性也高;若要工业化也不需 要使用移动床、流化床反应器,所需的固定床切换反应器个数也比用氧化铝为载 体的催化剂的情形少,这样大大降低了对生产装置的投资及产物的分离难度。尤 其是SAPO类分子筛,由于其具有适宜的酸中心分布和特殊的孔结构及其他特点, 其性能更为突出,成为国外各大公司研究的焦点。
SAPO类分子筛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1984年推出的一类新型非沸石型分 子筛。SAPO-n是由Si原子取代AlPO4-n骨架中的P或Al原子后形成的由AlO4、 PO4及SiO4四面体构成的非中性分子筛骨架,因此具有可交换的阳离子,并具有 质子酸性。同时SAPO-n型分子筛的孔径为0.3-0.8nm,几乎包括沸石分子筛的全 部孔径范围;SAPO-n型分子筛的孔体积(H2O)为0.18-0.48cm3/g。作为一代新 型分子筛,SAPO-n型分子筛在催化领域中受到广泛重视。SAPO-11分子筛作为 SAPO-n型分子筛家族中的一员,属于中孔分子筛,具有三维的非交叉的10元环 椭圆形孔道,孔径为0.39×0.64nm。据报道,SAPO-11分子筛目前已在催化裂化、 加氢裂化、异构化、带支链芳烃的烷基化、异构脱蜡以及轻烯烃聚合等多种炼油 与化工工业中得到广泛的研究或应用。
专利申请CN103145521A公开了一种用负载金的分子筛催化剂将正丁烯转 化为异丁烯的方法,该方法对分子筛进行充分的负压脱气净化处理后,再采用负 压沉积沉淀法把金前驱体和第二金属前驱体负载到分子筛载体上,得到负载型金 催化剂,然后用于正丁烯骨架异构化生成异丁烯。以上公开文献采用了负压沉积 沉淀法和HZSM-5分子筛载体制备了负载金催化剂,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操作 步骤繁琐,载体孔道单一,成本高,催化效果欠佳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新颖的SAPO-11/SAPO-46复合分子筛为载体,以铜、 银等IB族金属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所使用 的载体SAPO-11/SAPO-46复合分子筛含有多级孔道,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负 载的IB族金属例如铜等使得催化剂具有金属和酸中心双功能,因此该催化剂在 正丁烯异构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异构化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丁烯异构化催化剂,包括作为载体的 SAPO-11/SAPO-46复合分子筛,以及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作为活性组分的IB族 金属。所述IB族金属在催化剂中可以以金属单质、离子或者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在本发明中,术语“SAPO-11/SAPO-46复合分子筛”是指有别于SAPO-11 分子筛和SAPO-46分子筛的一种新型的分子筛,其同时具有SAPO-11分子筛和 SAPO-46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并且其中多级孔道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6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温度跃升微流芯片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常温甲醛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