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率集成滚压站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676308.8 | 申请日: | 2014-1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1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30/20 | 分类号: | B29D30/20;B29D30/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153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率 集成 滚压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成型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高效率集成滚压站。
背景技术
传递环在主机导轨上传递胎面带束层组件,组合压辊在成型鼓下方固定,主鼓机箱也固定。由于传递环传递距离远,传递、成型、滚压、取胎等动作与其他装置要相互避让,导致生产加工效率较低;由于各装置相互牵扯,所以规格适应较差,并且在规格切换时要更换工装,耗时耗力。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传递环和组合压辊分离设置使得其生产加工效率较低、规格适应性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率集成滚压站,包括滚压站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滚压站本体上的传递环和组合压辊,其中所述传递环包括多组抓手,每一所述抓手上设有一棱边,多组抓手的所述棱边组合后为一中空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位于所述滚压站本体的中部。
所述组合压辊设置在所述滚压站本体的上部,所述组合压辊包括胎面压辊和摆转压辊,其中所述摆转压辊由通过移动机构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滚压站本体上方的安装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摆转压辊上下运动的上下丝杆和用于带动所述摆转压辊左右运动的分合丝杆。
进一步地,所述胎面压辊由气缸驱动,该气缸带有锁紧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用于平衡上下运动的平衡气缸,所述平衡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抓手还包括安装架、抓手本体、导轨、驱动气缸和多个螺钉,其中所述棱边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下方,所述螺钉设置在所述棱边上,每一所述螺钉的头部呈尖锥状,所述抓手本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方并在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在所述导轨上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抓手还包括锁紧气缸,所述锁紧气缸安装在所述驱动气缸上。
进一步地,所述滚压站本体下方设有能与主机导轨配合使用的轨道座,所述轨道座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滚压站本体在主机导轨上左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丝杆和/或所述分合丝杆为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杆由伺服电机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抓手的数量为八组。
进一步地,所述滚压站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滚压站本体内部设有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插槽将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率集成滚压站,将传递环及组合压辊独立出来并合成一个装置。首先其传递环的环体的大小不会影响其他装置,所以可以设计的很大,可以制作轮胎直径很大的规格。其次,用多条棱边去近似一个圆,可以适应多个直径的圆,所以在更换规格时不必像传统的方式一样去更换不同的瓦块,更适合小批量多规格的生产方式。而且带锁紧机构气缸驱动的胎面压辊在抓胎面带束组件时可以作为一个抓手使用,在滚压时打开锁紧结构就可以直接滚压,无需有伸出动作,更省时间。同时摆转压辊可以分合可以上下,都由伺服电机驱动,按不同的轮胎曲线实现滚压,灵活性很强。另外平衡气缸可以平衡整个组合压辊装置的重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速度、保证了生产安全,适合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率集成滚压站的内部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率集成滚压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高效率集成滚压站的抓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滚压站本体,11.安装台,12.安装板,2.传递环,3.组合压辊,31.胎面压辊,32.摆转压辊,33.上下丝杆,34.分合丝杆,35.平衡气缸,4.抓手,41.棱边,42.安装架,43.抓手本体,44.导轨,45.驱动气缸,46.螺钉,47.锁紧气缸,5.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76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